——无锡市长安中学劳技提升工程实践探索

作者:顾敏娟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摘  要】本文以劳技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从建设时依据的思想理论指导,如何建构整体框架,基地建成后成果的展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劳技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引发的思考,以及如何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劳技  课程基地建设 理论指导  整体架构  成果   创新

教育部刚刚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适逢学校申报劳技课程基地立项。《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明确了初中学段的教学要求,“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核心素养,其设计制作活动涉及到了初中年级劳动技术项目的具体内容,为初中学校劳技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参照。基于此,笔者结合学校开展劳技提升工程的实践,谈谈建设劳技课程基地的几点思考:

一、课程基地建设理论指导

劳技全称《劳动与技术》,如今的劳技绝不是简单意义劳动的延伸,也不是操作技术的简单掌握,而是融入新时代特色,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和科技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一)劳技课程目标:劳技课程是为更好地培养新时代下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初中生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职业与创业意识等,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劳技课程理念:《纲要》指出劳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属于通识教育范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是着力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课程,内容既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可能生活。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基地的建设成功是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诗意地栖居”场所。

(三)实施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是时代呼唤的需要。新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的一种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恰恰为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茁壮提供成长的“土壤”、良好的环境。

2.体验教育是“真知”获得的捷径。21世纪是体验的时代。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以行求知,体验中学;约翰·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可见,“体验教育”对学生认知的产生与发展有多么重要。“体验教育”就是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旨在唤醒、开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它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基地建设成功为体验教育提供场所保证。

3.项目教育法(微项目实施)是施展才华的舞台。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件件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探索、创新、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准备尝试微项目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