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邓芳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无锡市长安中学 邓芳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提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具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计划的引入或构建具备历史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既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够提升课程教育质量。但是从现阶段历史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语言不精准、不形象

    利用语言构建历史情境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手法。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叙述当时的人物事迹,将学生引入至历史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不断创新,部分教师逐渐忽略了语言的重要性,错认为语言构架情境脱离时代。事实上,若是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语言构建情况,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在历史教材中有些情境必须要借助语言创设,其他教学技术是无法取代的[1]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这一课时,由于相关的史实材料过少,要想学生掌握此知识必须要利用流传至今的历史事件与神话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语言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古人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化民族信念。

(二)问题难度控制不科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将全体学生难住的情况。此问题反映出教师在构建问题情境中没能严格遵照“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最近发展区”理论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帮助学生从实际发展过渡到潜在发展。但是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设置问题答难度过高,学生常常不知道从何下手,课堂氛围十分尴尬。反之,若是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就能得出答案,那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无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时,若是教师直接提问“秦国统一六国有什么含义?”“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做出了什么措施?”问题一出,仅有几个学生回答出来,但是实际上他们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一堂课下来,不仅没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也没有多少收获。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存在不足的解决策略

(一)强化语言的应用能力

利用语言构建问题情境时,教师必须要提高对语言教学的重视,只有科学合理的构建语言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在构建语言情境前,教师需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降低出现讲解失误的情况。在创建历史语言情境时,教师的叙述要精准,注重语调与情感的变化。唯有如此,教师创设出的历史情境才会符合教学需求,并为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吟诵《乡愁》,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至怀缅家人、思念故乡的情境中,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当时海峡两岸人民被无情分割的痛苦。随后,让学生分析问题,如:诗人想要借诗表达什么情感呢?当时海峡两岸的关系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骨肉分离的情况?此问题会使学生变得有话说,并对接下来的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为新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