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0日

201909201457533077.doc

李鹏

【摘?要】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和品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面面俱到,使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提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初中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学也应采取更贴近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课程中进行分层教育势在必行。

实施分层教育,是为了让传统的淘汰式教学法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进攻式学习法,让学生的认识和知识水平都能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教师希望学生学,转变为学生渴望老师教。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用分层教学进行了尝试,接班后首先是先对全班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调查、摸底、排队,分成三类,一类(A组):只有30%的学生,基础掌握比较全面,可列为优等生;二类(B组):有50%的学生,基础掌握一般,可列为发展生;三类(C组):还有20%的学生,基础较差,可列为学困生。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耐心为学生和家长讲解分层讲学的优势以及益处,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达标、中级、高级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目标维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C组做y22y24。让B组做(x2+3x)+2x2+3x)-24,让A组做(x2+3x2)(x2+3x4)-16,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当然,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下,课堂的教学组织和实施难度会加大,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会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分层

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教授基础性记忆性知识的时候,侧重于适合目前知识点的C组学生,让他们得到表现的机会,树立在学习中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在教授存在联系和发展的公式定理时,侧重于A组学生,并且可以让他们上台来讲解,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肯定,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不批 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赞许,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上课内容和侧重点,这样兼顾所有学生,有的放矢,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后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主动发挥,有收获,又要把分层上课的思想融人教学全过程中,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真正提高了课堂效果。课堂练习题目分层次: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课堂练习以学生自主选择习题为主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量力而行,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级练习(如后进生做较难题)。

三、课后作业分层

这是分层上课后的必要一环,也是与分层上课配套使用的,学生作业是巩固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按分层教学的要求,授完新课后,我一般设计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提高层次解题的学生则给予鼓励表扬。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四、评价考核分层

分层评价具有小结、提高、反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