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破坏”平台 促学生发展——物化组第六次教研活动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4日

初中物理课堂涉及学生实验时,往往是教师头痛的部分。现今00后学生十四五岁,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破坏力是他们的特征。物理实验,他们不仅觉得有趣,而且还想着“破坏”,希望出现不同的现象,乐此不疲地试图找出这个实验的破绽来驳斥教师的教学知识点。针对这些问题,王程老师组织物化组全体教师于2021年4月1日开展了第六次教研活动。王海英老师的微讲座《提供“破坏”平台 ?促学生发展》结合案例谈了初中物理实验课的几种教学突破。

王海英老师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从问题的缘起、学生实验创设“破坏”平台、“破坏”实验提高综合学力、重视“破坏”关注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详细展开。

学生独立操作自己的实验时,既兴奋又积极,好奇好动的天性与物理实验相结合,效果惊人。学生实验进行“破坏式”创新操作有两个方面的收获:显性方面是学生对实验会更加深刻,实验分析能力会有提高;隐性方面是学生质疑的精神,学习主动性以及独立思考都得到锻炼。而后者综合学力才是物理教学中最希望学生成长的。

一次“破坏式”创新操作,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奥秘,还激发学生探索“为什么会失败”的欲望,主观能动性增加。能达到这样高效的实验为什么不去试一试?仅仅是怕器材的损失或者因课堂的完成度就忽略了学生的需求那是不合理的。在物理科学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更多的展现出“为什么”的状态,而不是一味的“是什么”。

?(黄春娥供稿)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