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教研促成长,教学相长添动力——无锡市长安中学物化组教研活动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

金秋十月,校园风景美如画,教研活动趁此时。“三生课堂”的理念与物化组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密不可分,三生课堂即“生成、生活、生命”的理念,促进教师专注于构建优秀的课堂结构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10月19日,长安中学物化组教研活动如期开展。

首先是梁芳老师开展示范课《光的直线传播》。梁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在实验中真实感知物理世界。梁老师课程一开始用一个优美的光学视频,让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光现象,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在新课教学中,用实验来证明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是直线传播的,学生们看这神奇的物理现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之后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梁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思考影子、日食月食等形成的原因。

接下来沈红霞老师开展示范课《化学式与化合价》。沈老师在课程的开始,向学生明确化学式和分子式的定义,以H2O为例,细致清晰的向同学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讲解化学式的意义。沈老师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和同学们一起思考H、2H、H2、2H2的意义,让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对于同学们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沈老师用亲切友好的语言,把学生们带进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化学世界中。

为深入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精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物化组秉承“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精准有效,减负提质”的总体原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核心素养,遵循“注重引领,注重示范,注重实践,注重发展”的实践路径,实施初中物理化学作业实践研究。作业的设计立意义务教育物理化学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业是评价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参考,作业的“质”与“量”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具有迫切性,但改革的过程中应重视核心素养的统摄,使得作业评价与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化学课堂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两位老师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彰显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魅力。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不断创新作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作业设计中,优化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接近生活实际的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需要的作业。她们的课堂为物化组其他教师提供了观摩学习和探讨交流的机会。

撰稿:韩春宇

初审:王 程

终审:顾翔海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