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1日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正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会使一些后进学生不能抬起头来,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与此同时,又会出现忽视优等生提高的现象。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分层教学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让每位教师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培养学生。一方面要承认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潜能的开发。而学生的个性差异却是多方面的,如认知风格的差异,学习类型的差异等,照顾学生的差异仅从某几个侧面考虑仍是不够的。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来探索差异教学的特点。

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呢?首先要懂得教学要以人为本,懂得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其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  

1根据差异定位,人性化分层,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自尊。

要找出学生之间的差异,首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学习态度等进行详细地了解。然后再根据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了避免造成优生骄傲倾向,差生自暴自弃,我们应采用"隐性分层"和学生自主分层互相结合,使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扫清了心理障碍,从而轻装上阵,参与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制订分层目标,激发学习欲望,挖掘学生内在潜力。

以往教学往往只强调共性,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强调“统一性”。由于学生的基础有差异,阅读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的高低不同,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显然不切实际。教学目标的层次化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各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定位、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为各类学生的发展设立了不同的台阶,让学生各尽所能,学有选择,学有所得。教师在具体落实教学目标就应该制订好高、中、低各个层次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同时在此基础上,鼓励和帮助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这样目标层次分明,但又紧密联系,前一目标是后一目标的基础。基础目标是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对“慢而不准”的学生来说完成基础目标也就具有了“保底”性。而高等目标弹性大,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大而具有“不封顶”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目标任务,这样既注意了各层次学生的适应性,又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3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分层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加以思考并回答,这是常用的也是基本的教学手段。但是,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提问回答。对高层次学生应进行示范性问答,对中层次学生应进行激发性问答,对低层次学生应进行模仿性问答。由于学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此,学习方式可因人、因时、因课而自由选择。  

4分层设计作业,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

作业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课内作业按A、B两类设计和指导,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夯实基础;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