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语文组学习材料】教师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过程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2日

202004221431085704.doc

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转变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过程。教师首先需要接受、认同外部的教学理念,经主体选择、加工,进人到体悟、内化环节,进行内部建构,最终生成教师个人的微观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自已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将教学理念程序化,创新生成能体现教学理念精神实质的具体教学行为方式。最后,教师将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应用到特定情境的教学中进行教学,至此,新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同时,教学实践又会促使教师在更高水平上修正、完善教学行为,并经过教学反思,充实、提升原有的教学观念。

学习理解: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逻辑起点

学习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活动之一。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茶地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设计了崭新的蓝图,最为人们关注的一点就是教学理念的革新。传统 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新课程却颠覆了我们以往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课程改革潮流中,实践一线的教师虽然未能站在改革的最前线 (由下而上引领课程变革),但是他们却要站在改革潮流的浪尖上,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新事物,了解新形势,这样,才不会因循守旧,才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阶段,教师要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知识、经验以及相关的学习理论对所获得的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加工,这是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初级阶段,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就是要感知、分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学习理解阶段,教师要能够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做到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具体来说就是要知道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哪些,其内涵是什么,新课程教学理念“新”在何处,与传统教学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等等。

1学习理解的功能定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引发实践行为的变革。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的根本看法,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内化、积淀起来的,通常表现为某种“先念”的构架模式,马克思下面的这段话可以对此作最好的注 解:“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之 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 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理念的作用在于影响并控制人的行为。同样,教学理念也会影响教学实践。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因为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关系本质上是知与行的关系,教学理念源自教学实践并反作用于教学实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就有怎样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措施等,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具有方向性、主导性的作用,是教学行为的灵魂,它为教师指明“教学应该如何以及为 为何需要如此”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会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教师对待教与学的态度、选择、组织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态度 和行为以及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支配着教师教学的进程、课堂的气氛以及师生之间 的互动,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效果,等等。因此,学习理解阶段的功能定位是 学习领会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其蕴含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为教学行为变革莫定思想基础。

学者杨启亮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通常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理论上理解并转变了教学观念,并以转变了的新教学观念指导新的教学实践;二是理论上理解并转变了教学观念,但迫于诸多内外部因素的障碍,不能以转变了的新教学观念指导新教学实践,而是继续原有的观念与行为;三是理论上不理解或不真正理解新教学观念,也不可能以新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可见,教师对教学观念的理解应该是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可以把学习理解视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逻辑起点。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