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劳计生组理论学习材料】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9日

202010191614437258.docx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那究竟什么是分层教学?又叫“分层教学法”。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它的概念,“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容易走进了一个误区,分层次变成了分“快、慢班”、“好班、差班”,并要求教师根据各班所处层次开展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全班学生,已经习惯于对学生统一要求,集体辅导,而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不同,仍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形成更大的差异,这就违背了班级分层教学的初衷,难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这种状况尤为突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分层教学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2、重视学生在由儿童到青少年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解决学生的分化问题。  

3、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小学教育的普及性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分层教学理论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复习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根据这一思路,为了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很好的运用分层教学理论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益。为此,在课堂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分层教学理论安排教学活动。其具体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分层,要确定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的现状和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一般我们以分为三个层次为宜(A、B、C),A、B、C分别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A层──把握了Windows基本操作,熟练应用一些文字处理软件,例如WORD,部分常用软件的使用,因特网的使用。  

B层──把握了Windows基本操作,接触过word,能上因特网的。  

C层──仅仅学会一点Windows基本操作,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  

在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到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任务要难易适中。其中,A组的学生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一组,B组的学生则是属于操作水平一般的一部分,C组的学生则是属于操作水平很差的一组。这样呢,我就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的指导和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  

第二,教学目标分层,我们也分为三层:  

A层:要求学生利用因特网搜索信息,完成一份电子小报。  

B层: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文章的输入与简单的排版。  

C层:学生在老师的针对教学下,尽快的把握指法、windows操作,文字的输入。  

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更多地为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自由发展的余地;对于B层次的学生,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求其在掌握基础的程度上,要稍微有所拓展,有一定的任务去驱动他们,在必要时可以稍加提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掌握最为基础的知识和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就可以了。  

第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根据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相应的分层,使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A、B、C三组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时都统一要求,统一教学。因为这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差异不大。时间的分配可以根据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自行掌握。比如:Word操作,对A组学生,他们的基本操作已经掌握,可以让电子板报,页面美化等方面学习;对于B组的学生,让他们联系基本的操作,熟练后在进行一些页面排版美化的操作;对C组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内容的教学,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熟练基本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分组的方式,A、B、C三组进行组合,让A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助B、C组的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这样比老师的帮助效果更好。  

第四,教学评价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不同。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而分层检查学习效果,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每个模块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只出一些基础性题目,兴趣小组会感到乏味简单,易产生满足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后进生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他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思考得出答案,从而考察他们运用的能力;对后进生则多出客观题目及一些简单的操作题,主要考查他们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能力。我们在课堂中采取课堂点评与学生自评互评两种形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