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教师发展处理论学习材料】固有的课堂顽疾依然“惯性存在”,教师应极力避免课堂“十重十轻”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202012221659109220.doc

课堂永远是“教与学”的主场,是学生“减负增效”的核心,是家校共同关注的焦点,是达成“强基提质”的要害,是展现办学水平的舞台,是教学改革永不落幕的课题。课堂生态影响着师生教学过程的“愉悦感”,决定着“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关乎着“学生与学校”发展的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我们的课堂生态也应该“传承递变、与时俱进”。然而,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认识一点就通的新常态下,固有的课堂顽疾依然“惯性存在”。为此,我们应该“刮骨疗毒”,推进“强力翻转”,实现“师生和乐、教学相长”,谋求“当下幸福、未来幸福”。

1.课堂重知识传授、轻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识;作为教师,这也是"耳熟能详"的教学准则。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依然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头重"。这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上、下课仪式、物品整理、师生答问、讨论发言、互动文明用语、师生情绪、肢体状态等基本礼仪规范与文明行为的重视不够;也表现在教师很少能下意识地,主动管控和建设自己的班级课堂文化;还表现在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能力不够。老师们一方面,意识上还是"提高成绩"为主;另一方面,行动上还是处于“推磨式”,只要管理者不推,就惯性“静默”。

2.课堂重老师主讲、轻学生主体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学习者也是学生,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这些说起来容易的道理,老师们做起来似乎并不容易。一节课有限的时间,经常被老师牢牢地占据着,老师讲得苦口婆心,一个指令接一个指令,重要的问题还强调三遍。而学生却“风雨不惊、无动于心”。我们在学生身上并没有看到那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如沐甘霖”的学习过程,“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也往往“雁过无痕”。我们应该把“教师主演、自导自演”的课堂,转向“老师主导、学生主演”。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就不讲,能让学生自己练会的就不讲,能让学生自己讲明白的就让学生讲。老师只是一个“幕后操盘手”,学生学习过程的“适度介入者”。这样的角色定位,主角演员是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者也是学生;激发的是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打通的是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形成的路径,其单位时间效能自然“事半功倍”。

3.课堂重既定模式、轻动态生成

课堂学程设计是老师课前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充分研究课标与考纲、教材与学情、练习与反思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剧本”。再好的剧本,也要尊重舞台演出的实际,做到“情景相随”。课堂上完全遵照设计好的剧情发展,若不能动态生成,将会失去很多精彩的情节,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老师一方面自我教学素养与经验不足,使其不能脱离剧本,错过了很多本可以及时捕捉到,进行“即兴表演”的发展高潮;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备课只是走走过场,完成任务,并没有细致地预设可能出现的"碰撞、交锋"情节,甚至是教案与实际课堂脱节,表现为“写一套、讲一套”,课后“假反思”,上课“两张皮”。这些问题,既源于师德,也源于能力,还需“两手抓”,才能抓出“课堂高效”。

4.课堂重口头表达、轻文本书写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