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物化组理论学习材料】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8日

202109181120336270.docx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转变教学行为,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以往教学行为的不足。

1、 教学目标的狭窄化

2、 教学设计的程式化

3、 教学结果的短期化

我们怎么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有关专家归纳的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儿个主要因素。

影响教师教育行为转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有关,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有关。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评估有关。学校的管理方式、评估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性,对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外界的支持与指导有关。如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同事、同学的帮助与支持、家长的帮助与支持等。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理解与评价有关。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理解,并能得出正确的评估,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教师的教育行为,往往是其日常性格特别的反映,例如,对其亲属的伽1去往往反映到对待学生问题的处理上。

下面根据我自己对这几点的体会,来谈谈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注意点。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行为不会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入鲜活的动力,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就不可能转变。

1、加法的思维方式

我们先来分析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的对学生的极大关注。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关注。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实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但是,教师从教材出发制订的关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围绕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更没有考虑到数学教学是为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深层次的思维状态。从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对“人”的问题的忽视,由于教师长期的习惯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就会表现出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加入了关注人的因素〈表面的关注〉,这相对原来只是关注教案的演绎和完成,无疑是前进了一步,却又表现出为关注“人”而关注“人”。这种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简单的加法的思维方式。这种加法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改其表而不能改其里,那么,影响教师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的原因是什么?

2、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在很多教师看来,开放的教学与基础的扎实是一对矛盾,一旦实施教学的开放,就会丢失基础的扎实。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以下几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在教师的浅意识里,封闭教学的结果是基础的扎实,开放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是成绩会下降,因此,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封闭的,但是为了确保考试的成绩,宁可采取封闭的教学,但是为了确保考试的成绩,宁可采取封闭的教学。

第二种状态,教师的主观意愿是想开放,但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使教师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控制意识,欲把学生拉到教师行进的轨道中。

第三种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放开,因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于是教学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学生则被一马放到天边。

第四种状态,新的秩序开始建立,由于教师对开放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认识,在教学中往往为开放而开放,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开放教学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便对开放产生怀疑,于是又回到从前的封闭。

在上述这些状态中,教师表现出要么就收、要么就放的教学行为,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困扰着教师,成为阻碍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