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政史地组理论学习材料】“双减”政策下,作业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7日

202111171001377937.doc

双减”政策下,校外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校内通过教师专业化不断提升,教研组、备课组进一步管理与建设从而不断减轻不同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负绝不是不要作业,因为作业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学生的学科作业是教师依据大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布置给不同学生并且要利用非教学时间(可以利用延时服务两课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作业。?

作业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课程改革的效果,甚至走向课程改革的反面。?

因此,对作业的认识与研究是促进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首先要对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作业功能单一,认为作业主要是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功能不全)

缺乏目标意识,目标指向单一,且低水平目标多(目标不清)

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作业过多,而难度高的作业又远远超过学生身心特点和课标要求(梯度不明)

以书面作业为主,类型单一,机械重复性作业过多(类型单一)

作业目标、难度、类型等的分布比例不合适,设计缺乏整体性、序列性(结构不合理)

因材施教,因需要布置作业,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差异不分)

作业时间长,做作业习惯不好,作业负担来自教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做作业的习惯(时间不合理)?

进一步研究分析:作业是否有利于自己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否能建立广泛的联系和迁移?作业本身目标是否明确,立意是否鲜明,是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是否符合学习进程的需求,是否为学生构建了基本支架或确定了思维起点?

作业出现的时机和问题展示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否具有较高的价值?是否具有层次性、递变性、情境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是否集思考价值、智力价值和情意价值于一身?

作业是否体现了基础性、巩固性、主导性、适度性、有序性、情境性、激励性、活动性、开放性、多维性、动态性、诊断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只有充分认识到作业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减负的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并且产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从而真正落地国家颁布的“双减”政策。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