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政史地教研组理论学习材料】以单元作业提升作业管理实效的方法探究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1日

202302211625098062.docx

内容提要:作业作为学生在非学校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和任务是师生教学交互的重要媒介之一,直接影响着教和学的效果。当前学科作业存在设计不足,形式单一;重知识训练轻素质培养;管理失效,学科间统筹不足等质量问题。改进作业质量的核心在于要更新教师作业功能观,理解学科作业要由单纯的教学反馈功能走向全面育人。导向全面育人的作业应呈现作业多效能的特点,更加关注个体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更加关注教学的系统性;更加关注评价的科学性;更加关注五育教育的融合。单元作业和分层作业成为导向全面育人的作业的创新表现类型。

一、作业设计和管理的问题

2020年4月,本研究课题组对“某省中学生物作业的设计和管理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收集了来自全省各地市的593名初高中生物教师和1716名学生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了居家期间中小学作业以反馈学科教学为主,同时存在形式简单、创新性不足、管理失效等问题。

1.作业设计不足,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

具体表现为作业内容与学习目标欠缺关联性、作业随意性明显,对特殊时期学生学情分析不足,作业多为统一布置等[1]。在被调查的593名初高中生物教师中,有接近80%的教师布置相同作业,且大部分是教辅配套练习,说明教师对作业缺乏设计,鲜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以构思分层分类个性化作业,导致作业的选择性不足。调查中学生提出“布置与上课内容息息相关的作业,以便于巩固知识”“目前作业的对象是全体同学,比较不具备针对性,建议多发一些选择性的作业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行练习巩固”等期望。

2.作业创新性不足,重知识训练轻素质培养

具体表现为以配套练习、书面作业为主,真实情境缺乏,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挖掘应用不足等。调查结果反映鲜有合作探究型、实践型和趣味型作业。调查中学生提出“多一些实践型作业、多设计创新型作业”“上课时可以加一点安静的BGM来增加每节课的趣味性”“可以多发些有趣的实验视频供学习”等期望。

3.学科作业管理失效,学科间作业统筹不足

作业管理更加突出学科为中心,但在对每门学科每周布置多少次作业,如何发布、批改、反馈缺少管理机制。调查显示除了部分学校学科通过统一平台发布反馈外,近一半教师则通过Email或微信直接发送作业文档。调查显示有48%的学生对作业布置方式不满意,约一半学生反馈教师偶尔检查甚至不检查作业。另外,学科之间的作业缺乏统筹,各学科教师不了解学生每门学科具体的作业量,最终导致总体的作业量严重超标。调查中学生提出“作业数量不要太多、根据学习重点布置作业、协调好各科作业量、布置经典作业”“加大检查力度,老师干预情况下作业完成质量更高”等期望。

二、由单纯的教学反馈功能走向全面育人是改进作业质量的核心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在于更新教师作业功能观,让教师明白作业应从单纯的教学反馈功能走向全面育人。传统作业是老师检查学习效果的“招数”,是课后巩固教学的“法宝”,甚至成为奖惩学生的“利器”。其实,作业将有限的课堂时空在课外延伸,将以“面对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教学与“个性化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课外学习融为一体。因此,作业即是依据普遍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设计的“共同学习任务”,也是依据个体认知、思维发展层次和智能类型的差异性而设计的“个性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课内外“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最终实现知识建构及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而教师的作业功能观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以何种方式来设计、布置和管理作业[2]。“巩固教学功能观”导致了以知识练习为主、反复训练、学生作业无差异、刻板划一的现象;“教学效果检测功能观”导致了习题形式单一,囿于考试题型,缺乏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现象;而“全面育人功能观”则促使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基础,从学生的已知学习经验出发,洞悉学生认知、思维水平,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构思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进阶发展和问题解决等综合素养的个性化作业内容。由此可知,“全面育人功能观”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成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作业功能观。

走向全面育人的作业设计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呈现作业多效能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个体发展,在促进个体发展上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性;更加关注学科大概念建构、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注重单元化、跨学科的教学和作业设计;更加关注教学的系统性,突破学习空间的局限性,凸显课内外的系统性和延展性;更加关注创新性,突破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保证作业的多样性、开放性、原创性和适切性;更加关注评价的科学性,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评价学生,摆脱学生学业表现水平的判断和评价的经验主义化;更加关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创设基于真实情境中的活动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弥补习题型作业在育人上的不足。

三、导向全面育人功能的单元作业设计

1.导向全面育人的作业设计必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程体系将重新构建,重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将成为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依据。重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应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和知识之间的联结。由此看来,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3]。

本研究认为应以整体性原则考量单元作业的设计。整体性原则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是围绕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单元进行整体设计、系统体现,再根据单元中每一节内容的特点,将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分解至每一课时,根据每一课时的目标设计作业,以便处理好教授知识和培养素养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单元作业设计与其目标、活动、评价等之间的联系,保证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性。其二是围绕作业的系统构成把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预估作业时间等结合起来考量,使单元作业设计与实际教学相适应,保证单元教学的可行性。

2.导向全面育人的作业设计必然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开展分层教学的模式有两种,分别为班级分层模式和班内分层模式。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推行理化生政史地自主选考模式以来,出现了新形式的分层教学模式。依据选择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学业水平要求的不同,高中学生自然出现学业发展要求不同的层次类群:一类需要参加合格性考试的学生,此类学生需要达到的是合格性考试要求的学业质量水平(课标要求水平1、2);一类是参加选择性考试的学生,此类学生较前者的要求更高,需要达到更高层次的考查要求(课标要求水平3、4)。因此,开展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应然状态和新的课题。

分层作业的设计核心在于服务全体学生发展,努力构筑使每位学生能从中找到匹配自己学业发展需求的学习任务群。着眼于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作业形式的分层进行科学设计,同时,不仅考虑学生成绩和能力,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根据兴趣指向、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自己选择作业。此外,开展分层作业设计要特别关注以下科学性问题:应当如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