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政史地教研组理论学习材料】“三度”:议题式教学兼具温情与理性的应然追求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9日

202404291100551677.docx

邓权忠   邓捷予

摘  要:当前,教学改革走向知识内层,走向素养深处,深度学习成为课堂转型的应然追求。与此同时,促进学习方式转变,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因此,以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理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样态。关键词:议题式教学;议题;情境;活动

在温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聚焦新课标”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以“如何让生命精彩绽放”为总议题,向大家展示了一节“活出生命的精彩”议题式教学研讨课。她借力议题式教学,依标施教、精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辨中议论、在体验中感悟,通过完成具有真实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课堂重“情”又重“议”,从而凸显立意高度、彰显课堂温度、发掘思维深度。

一、议题开发要依“标”,凸显立意高度

议题式教学,首先要确立好议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因此,议题式教学的议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既符合课标又贴近生活,逐步走向议学活动的学科至高点。

本课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将社会现实问题、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等加以整合。教学设计依据的课程目标是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第四学段(七~九年级)目标:“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在学习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前两课后,已经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韧性,懂得了如何敬畏生命。在此基础上,这节课要让学生通过鲜活的人物事例体验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并通过生涯规划活动设计,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议题开发作为整个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应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要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和实践性。从议题构成来看,教学议题由一个主议题和若干子议题构成。主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任务,子议题是对主议题的展开,是教学过程中某个片段的任务。这节课,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主旨,从所在学校办学理念“让生命精彩绽放”出发,设置“如何让生命精彩绽放”总议题,并对学科核心知识进行结构化思考和系统化梳理,根据教学内容的学科逻辑和教学资源的生活逻辑,设计三个层层递进的子议题。

子议题1“什么样的生命是精彩的”;子议题2“生命因     而精彩”;子议题3“如何绽放‘我’生命的精彩”。三个子议题都着眼于“生命精彩”大概念,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的教学思想,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教师没有拘泥于对教材知识的简单梳理,而是精准把握学情,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成长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行动参与议学活动,以培养高阶思维为素养要求,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价值追求,真正做到了让课堂设计服务于学生学习、让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成长,有助于学生在体验、感悟、探究中逐层推进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有效的“题”要彰显知识和价值的巧妙统一,针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转识成智,指向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从而凸显课程素养立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情境创设要用“情”,彰显课堂温度

教学情境是连接议题和学生的纽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情境穿插于议题式教学各环节,营造有情有义、温暖和谐的课堂。真实情感是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教育者应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途径在不断拓宽,学生的真正需求在不断改变,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在体验感悟中触及情绪和意志,通过探究开放多元的问题与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互动中感受课堂温度,从而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

这节课的总议题是“如何让生命精彩绽放”,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从抽象的生命价值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如何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价值,是关键所在。由此,围绕子议题1“什么样的生命是精彩的”,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搜集学习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的调查分享聚焦“国之脊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少年担当(八年级学长张烜凯同学)、身边温暖(学校普通校工李阿伯)三位人物。通过网络资料搜集、与学长对话、校园师生采访等,引发学生对“什么样的生命是精彩的”子议题的深度思考。袁隆平院士奋斗一生,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让14亿中国人有饭吃。曾登上央视《中国少年说》舞台的张烜凯同学,从小就在家里建立家庭实验室,开展盐水水稻研究,他立志长大后能成为像袁隆平爷爷那样的科学家。李阿伯是一位年近七旬的普通老人,他家里生活条件不错,却选择在学校做勤杂工,他说:“我在家也待不住,可以在学校替大伙儿做点事,老师们也都很尊重我,我很高兴。”于是,课堂上,学生通过这三个源于生活的典型案例的精彩分享和热烈讨论,深刻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创造精彩的人生。接着,教师自然引入子议题2“生命因      而精彩”。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选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学生踊跃发言,纷纷提到了“奉献”“助人”“热爱”“奋斗”“梦想”等关键词,并且深有感触地结合上述三个案例谈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课堂进入了一个小高潮。教学最后,围绕“如何让生命精彩绽放”总议题,从真实人物归因精彩生命之共性,并通过生涯规划策划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践行和创造自己生命的精彩,从而完成子议题3“如何绽放‘我’生命的精彩”学习任务。

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情境,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的能力。这节课,学生的调查素材从社会热点、校园生活和学习生活入手,具有真实、可信、开放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形成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初中学生对于生命的价值已有一定的思考,但人生观还不够成熟,对生命的价值缺乏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这节课,教师通过议题引导、情感渲染,让每位学生都懂得在生活中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还要关切他人生命,关心社会发展,不仅要书写自己生命的精彩,还要传递生命的温暖,这才是“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的教育价值所在。当然,学生在情境体验和感悟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某些疑惑和问题,而这恰恰是议题式教学中“议”的活动设计的关注点和学生思维的提升点。

三、活动设计要重“议”,发掘思维深度

议题式教学本质上是问题驱动的教学,因而可“议”的问题和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考虑活动推进和思维进阶的开放性与逻辑性,给予学生充分留白,以拓宽学习广度、发掘思维深度,从而推进议题式教学有序展开。

议题式教学的最大特征是“议中学”。这节课,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一次次的“议”推进问题解决,从而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针对三个榜样人物的故事分享,教师以“为什么他却乐在其中”为辩题,设置了三个“两难”问题并展开探究:(1)袁隆平为了培育水稻新品种历经千辛万苦,为什么他却乐在其中?(2)张烜凯平时学习很忙碌,但一直坚持做家庭实验,为什么他却乐在其中?(3)李老伯每天那么辛苦为学校师生服务,我们都觉得他很累,为什么他却乐在其中?通过这些或伟大或平凡的人的精彩生命片段,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议学过程中,学生对“生命因      而精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个体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当个体生命和他人、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时,生命就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这样的“议”学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而且能引导学生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从而让教学目标润物无声。

这节课的最后,教师在学生“议”的基础上,设计了“做自己精彩生命的设计师”生涯规划活动(见图1)。在“践行精彩生命”活动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思维导图形式,从“自我解码”剖析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擅长领域等,到“设立目标”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些什么”,再到“规划路径”,明确“现在的我可以为实现目标做些什么”,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在实践中让生命更加充盈。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拥有梦想,要在实际生活中敢于追梦、努力圆梦,绽放生命精彩。 

图1  生涯规划活动

议学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直面现实生活的复杂性,面对真问题产生真思考,从而体现思维深度。这节课,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利用社会新闻、校园生活等鲜活资源,围绕一条主线“如何让生命精彩绽放”(总议题),通过三个子议题、三个教学情境创设、三个活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冲突,鼓励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畅所欲言,以优化原有认知结构、提升核心素养。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愿“议”、会“议”、真“议”,能否“议”出真水平、“议”得更精彩。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借力议题式教学,选择基于课标的核心议题、优化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巧设富有张力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议学活动中更有参与感和收获感,做到“情”浓“议”更浓。这不仅符合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学科本质,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沈雪春,顾爱勤.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麦爱娣.基于深度学习的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2周),2023(2).

[4]潘超伟.议题式教学的“生活化”探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2).

[5]朱开群.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9(2).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