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护航崇素学子健康成长——2025春学期4月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公开课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时光正好让我们一起“学管理、会休息”

2025年4月1日,无锡市长安中学初一4班在张秋迪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逐生命的时光——管理时间学会休息”主题班会。这场班会,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同学们成长的道路。

班会以趣味十足的“猜30秒”游戏开启。同学们闭眼感受时间流逝,在游戏中,大家初次触摸到时间的神秘轮廓,也由此对时间产生了更深的好奇与思考。

接着,“时间小偷我来认”环节,“小方的一天”的故事引发同学们热烈讨论。大家从故事里找到了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偷走时间的“小偷”,又结合自己的假期经历,纷纷分享各自生活中的“时间小偷”,在交流中更加深刻地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时间小偷我来抓”环节,张老师带领同学们制定高效日计划,并介绍了心理学家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同学们学会按照事务的重要和紧急程度来分类处理事务。张老师以规划周末活动为例,引导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逐渐掌握平衡学习、娱乐和社交时间的技巧。 

班会还特别强调了合理休息的重要性。张老师告诉大家,学习与锻炼、娱乐交替进行,能让大脑更好地放松。同学们积极分享课间休息的好方法,如散步、做眼保健操等,切实感受到劳逸结合对提升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

在整个班会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每个环节。这场班会,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时间管理的方法,更让大家懂得了合理休息的意义。希望初一(4)班的同学们能把这些收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能尽情享受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撰稿:张秋迪

理解父母的爱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父母的爱如同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然而,这份爱却常在不经意间被忽视或误解。为了让同学们能在平凡生活里深刻体会、理解并回馈父母的爱。4月8日,曹余慧老师在初一(5)班开展了一堂充满温情的班会课。

此次班会在一段名为《原点》的视频中拉开帷幕。视频前半部分呈现孩子对父母的不满,后半部分展现亲子间的幸福瞬间,强烈的反差激发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让大家迅速沉浸于对父母之爱的思考中,为后续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理解父母的爱”环节,曹老师巧妙设计辩论活动,围绕“父母的唠叨是否有益”展开激烈讨论。正方同学认为唠叨是关心的体现,反方则提出过度唠叨可能引发逆反心理。辩论结束,曹老师总结引导,希望大家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关爱,鼓励与父母沟通,寻求更合适的表达方法。 

“感受父母的爱”环节,同学们绘制简易“爱的天秤”,记录父母与自己的付出。通过直观对比,大家纷纷感慨父母付出之多。一道“亲情计算题”更是让他们意识到陪伴父母时间有限,懂得珍惜当下的重要性,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付出自己的爱”环节,曹老师从管好自己、换位思考、主动分忧三个方面引起思考:如何为父母付出爱。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分享,明确自己可以为父母做的具体事情,如主动承担责任、培养独立习惯、分担家务等,在无形中提升家庭责任感和实际行动能力。 

针对中国式亲情表达含蓄的现状,曹老师展示相关数据后,组织大家“给父母写一封信”,提供了一个表达爱的平台,鼓励同学们增强表达爱的勇气。

班会最后,曹老师进行了总结,希望各位同学在生活中都能更加理解父母的爱,感受他们的付出,学会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让家庭更温馨和谐。

本次主题班会,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让大家对父母的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他们搭建起了一座与父母沟通的心灵桥梁。相信同学们会将今日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亲情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撰稿:曹余慧

在校不做“显眼包”

4月15日,钱一怡老师在初一(10)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主题为《在校不做“显眼包”》。此次班会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避免在校园生活中出现一些为了引人注意但不恰当的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成长。

班会课以一场反口令游戏作为热身活动拉开序幕。同学们根据PPT上出现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如“抬头”口令时同学们低头,“起立”口令时同学们则保持坐姿。游戏中,偶尔有同学因未能及时反应而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引来阵阵欢笑。钱老师借此机会引入“显眼包”这一概念,并解释了其含义:显眼包,又称“现眼包”,形容一个人做事爱出风头,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做法,容易引人注意但往往带有贬义。 

随后,钱老师通过PPT展示了网络上一些被吐槽的“显眼包”行为,并引导学生从课堂、课间、卫生、礼仪、饭堂、宿舍等多个角度回忆和寻找校园生活中的“显眼包”行为。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吐槽自己观察到的“显眼包”行为,如课堂上大声喧哗、课间追逐打闹、乱扔垃圾、食堂插队等。

在听取了同学们的吐槽后,钱老师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当你见到这些行为时心里有什么想法?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显眼包”的?“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表示这些行为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有的则认为这些行为影响了班级形象。通过交流,同学们逐渐认识到“显眼包”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对他人造成困扰,甚至破坏班级和谐氛围。

接着,钱老师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些‘显眼包’为什么会出现该行为?对此我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帮助他呢?”为了更直观地分析问题,钱老师准备了四个关于“显眼包”的故事情境,每个小组抽取一个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同学们围绕情境中的“显眼包”行为展开热烈讨论,从心理、环境、教育等多个角度剖析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本次班会课,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显眼包”行为的危害性,还学会了如何避免成为“显眼包”以及如何帮助身边的“显眼包”改正不良行为。钱老师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此次班会课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显眼包”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还促进了同学们的自我反思与成长。相信在钱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将更加注重个人形象和班级形象的建设,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钱一怡

初审:沈娜燕

终审:范嘉松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指定了不存在的栏目ID或栏目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