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英语“学困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几十年,使得也使一些青少年谈“英语”而色变。本文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初步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分级教学,简单论述了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分级教学模式具体实施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差异性 学有所得
一、引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英语学习存在着一个问题,一直不到解决,就是两极分化问题。初一刚进校门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难度的加深、单词量的增加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一些学生的成绩开始逐步下降,落后掉队,而且掉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这种情况说明学生从主动学习英语开始转向被动学习英语。初中阶段两极分化的现象就已经形成了。到了高中的英语教学就使教师很难作: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囫囵吞枣”,还有一部分学生干脆就是全然放弃,“don’t know”. 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的,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改革相对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二、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
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具有整体性: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了解他的行为、思想和感情,教育忽视任何一方,都将不会成功。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