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高中学生身体各项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往班级授课“一刀切”、“一锅煮”,造成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这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如何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而采取分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对新课程下的分层教学的分层依据、分层优势、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以期改进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后,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其原固有的方式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其学生的个性特长,更不利于因材施教等,它与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矛盾越来越尖锐。在高中体育教育班级授课中,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的弊端,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分层教学恰恰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矛盾。何谓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以下几点:学生的现有力水平;分层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经研究综合各家观点,新课程下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组,各组中的群体至少有一项特征相同或水平相近,并能与其他组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恰当的分层策略和实践,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1.新课程下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客观依据
1.1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分层次教学突出新课程理论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学生掌握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实践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实践能力);综合性(开发潜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以上3点都符合新课程的性质。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而分层教学本身恰恰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为体育分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土壤,而体育分层教学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提供了完备的方法。
1.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学生群体中存在层次性,就要求在教学中,既要从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学校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因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活动能力诸方面具有层次性,因而体育教育不仅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而且还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学生之间事实差距。体育课中,我们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之间有着许许多多差异的,有些差异还相当的大,这些差异与遗传、环境、教育、学生自身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导致了学生身体各项素质参差不齐,这是事实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之间,不仅有对体育认知、体育素质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运动技能认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还有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体育。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策略针对学生学习的特性,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显著的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体育素质,从而得到全新体育运动的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情感,达到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新课程下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
- 上一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措施
- 下一篇:改善教师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