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一门必学课程,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其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中,体育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思考与探索――如何把学生放在体育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我认为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模式。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对本校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归纳与分析,现将自己的一点见解与大家分享。
一、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这一时期,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逐步摆脱了对师长的依赖心理,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观察问题、分析一些问题,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自己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燥无味,与他们自己的感知较远的问题,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特点,在教学中就要能够使学生选取自己“想要”的问题去解决,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不同的小组。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层次而调节。对优秀学生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的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学习必须是自觉的,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内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学就是创造环境,如果在环境中能够体现自主性的原则,学生才会在亲身实践中创新。这一点对体育课很重要,因为体育课虽然有别于其它的体育活动形式,但体育课本身只有通过“过程”才能更有效地获得“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的主体。当我们把情感当作知识、技能一样灌输给学生时,学生的接受是比较被动的,难以接受的。以学生为本需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形象,尊重学生独立、主观、创造、发展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真正面对问题。传统教学法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教给学生较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于学生情感的形成却不如分层教学法。还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布局”的印象,收效甚微且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分层教学可以提高不同学生的兴趣。
三、能使体育与健康有机的结合
体育必须要达到健康的目的。如果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并有一定的效果,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认为有意义或与他们有关系的问题,或让他们直接面对他们自己关注的各种现实问题或有意义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使人人都有健康锻炼的机会。分层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分层教学,就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学生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体育课就变得“有血有肉”了,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于是,分层教学就自然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 上一篇:2018,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 下一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