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到山东省某市执教了一节文言文的公开课,因为我没有事讲课文,下课以后的对话交流中,就有老师问我:“文言文教学术采用串讲的方法,学生能学到东西吗?学生能考好吗?”立足目前普遍重视分数的现实这样的提问似乎是有道理的,其实义未必如此。
姑且不说我们是否真的有能力串讲,我们要间的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真的需要我们串讲吗?我曾经撰文明确提出不赞同文言文教学采用串讲的方法(当然不绝对),我曾列出串讲的多种弊端。在众多弊端之中,就是讲了不该讲的东西,而该讲的却没有讲。一般说,课文都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可是我们的老师也要一路讲过去。学生干脆不看注释,就听老师讲,一字一句记下老师的翻译。可是真正考试时,也并不像前面那位老师所想象的那样,就能考得好。我有时候借班教学《阿房宫赋》等文言文,那些班级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也就是老师已经串讲过课文,可是当我们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涉及一些关键的字词理解时,学生还常常是错误百出。这说明,即使对于文句的理解翻译,串讲也不是很有效的方法。我引述这些例子,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串讲很多学生不需要我们讲的内容,而很多该讲的却没有讲。
可见,所谓学生立场,就是要想一想: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学生需要吗?这个需要,一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是语文的课程需求。从这两者发,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就是学生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