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下,同一教学班里,学生在个性、兴趣、能力以及身体形态等诸多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其中学生的体能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初中生中表现尤为突出。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造成体育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较为突出,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怪圈,使体育课成了学生“既爱又恨”的课之一,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的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各项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层次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为此我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对学生基本学情分析,从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指导、异步达标”的教学策略,对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分层教学的涵义
分层教学是在相同的培养目标下,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教学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全体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其特点是:教学内容的梯度性,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同步性。它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并最终共同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我国古已有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巴班斯基关于“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和维果茨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他主张教学形式的最优化即坚持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讲授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存在着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教学是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有效实现这种转化的一种很好方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到“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体育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体育课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在于按学生的单项能力进行动态编组,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位学生各单项运动能力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对每一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奋斗目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主干教材和体育中考项目为主,参照八年级阶段学生各单项运动能力和水平来进行原始分组,把全班男女生各分为A、
- 上一篇:201810数学组理论学习材料
- 下一篇:201810物化组理论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