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through for "Burden Reduction":Exploring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Homework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作者:杨晓梦
作者简介:杨晓梦,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北京 100120)。
原发信息:《中小学管理》(京)2021年第202110期 第13-17页
?
内容提要:聚焦作业“减负”的真实困境,基于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探寻作业改革的可行路径。当前中小学作业改革面临科学的作业观尚未形成、完善的作业研究与支持体系亟待构建、高效有序的作业管理体系有待建立等突出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在作业改革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赋能自主、学科综合、分层设计、复盘巩固等方面,未来作业改革需从教学视角转向课程视角,从聚焦“量”到关注“质”,从单独击破到系统改善。
Breakthrough for "Burden Reduction":Exploring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Homework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
关键词:
“双减”政策/作业改革/作业优化/作业“减负”
?
期刊名称:《中小学学校管理》 ???2021年12期
?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0-0013-05
?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生的作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作业数量多、作业内容枯燥重复、作业内容不能有效匹配课程改革内涵等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做出了明确规定。聚焦作业“减负”的真实困境,基于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探寻作业改革的可行路径,可以为当下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一、现状聚焦:中小学作业改革面临三大重点问题
近年来,虽然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了多元化的作业优化实践,但各中小学校还存在以传统家庭作业观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不能有效匹配教育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作业管理流程松散等突出问题。
1.作业理念偏差:科学的作业观尚未形成
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作业改革要与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更新齐头并进,才能有更加明显的效果。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课程观和教学观都不同程度地与时俱进,然而,与当代教育理论相适应的家庭作业观尚未形成。[2]受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作业即对单一知识技能的巩固与完善的作业观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根深蒂固,[3]尤其在考试本位的思维方式影响下,部分教师将作业视为课后习题,只让其承担强化课堂学习内容的功能,遵循“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的作业布置原则。[4]如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在2017年5月针对全市12个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1-9年级各学段学生开展的作业现状调研显示,80.33%的教师认为作业的功能是“巩固知识”。[5]
强调统一行动、整齐划一的社会文化背景,又增加了作业布置的同质性和随意性。很多学校的作业布置并不是基于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与需求的分析,而是从巩固课上内容的视角出发,简单、随意地给全班同学都布置相同的作业。作业策略以量而不是以质取胜,学生重复完成课内练习与课外作业、新课作业与复习课作业、单元复习作业与章或学期的复习作业。在错误的作业观影响下,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做作业兴趣低,被动做作业、被迫做作业、抄作业应付教师等现象逐渐频繁。
2.专业能力缺失:完善的作业研究与支持体系亟待构建
作为形成教育教学完整闭环的一个关键环节,布置、研究作业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应得到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的重视。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未把布置和研究作业看作一项单独的、需要训练和提升的能力。区域教育行政机构也多未将教师布置作业的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进行系统规划与相应的技能培训。
教师不会研究、不愿研究是作业问题的一方面,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对作业的研究,是出于功利性与“安全性”的考虑。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之下,很多教师选择依赖传统的“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在作业布置上形成了路径依赖,导致作业的质量与形式得不到有效提升与优化,师生都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拖累。据PISA2018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学生虽取得了傲人成绩,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