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劳计生教研组理论学习材料】学生作业评价研究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3日

202310231105400620.doc

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参与。作业的内容是教师确定的,作业的要求也是教师提出的,作业的标准是教师制定的,作业的质量也由教师来评定。传统的作业评价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作业的质量,即正确与否,而忽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的评价。同时往往用同一把尺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忽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教师往往用一个“×”否定了学生的劳动,抹杀学生可贵的创造火花。这样做的后果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我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今天,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研究,发挥作业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作业评价的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在对学生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要善于捕捉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比如有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弱,所以作业的正确率不高,但是书写倒是很认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以激发学生产信心。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育人的肯定。特别是对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要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二)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而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在作业评价的时候,不能只对学生的作业情况作业简单的对错之分,而应该注重评价学生作业的努力程度。通过评价,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明确继续发展的方向。

(三)互动性原则

改变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自己作业进行评价。实际上,教师与学生,学生学生,家长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四)全面性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作业的态度、作业的习惯,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施作业评价改革的探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评判者,而是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作业给予适当的指导,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确立正确的质量观,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业的时候,不仅要看学生的作业正确与否,还应该对学生作业的态度,作业的创造性给予评价。

(二)要研究作业评价的方式

1、实行双轨评价

以往的作业评价,只有那些书写认真、答案正确的,才能得到优等。这样做,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等第+符号的双轨评价,既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还关注学生作业的书写是否认真、簿面是否整洁。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第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用学生普遍喜欢的A或A+评价学生作业的态度。这样,即使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他也能在作业上看到A或A+,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双轨评价制同样也激励优秀的同学,使他们做到既保证作业的质量,还注意书写的漂亮和整洁。实行双轨评价也很好地体现了分层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促进各类学生的充分发展。

2、提倡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比如让同桌相互批改生词的抄写,在认真的校对中,巩固了这些词语的掌握。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比如说在数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同一道题目不同的解题方法,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在作文的互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别人的作文中发现好词好句,能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通过学生的互评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3、尝试评语式评价

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适当的评语能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师在评价中更应该注重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但如果没有错别字就更好了。”“你的正确率很高,老师相信你的书写也会越来越好。”“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继续努力。”当学生看到类似于这样的评语时,他也感受到了老师的殷殷希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4、引导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关心孩子的学习。当然教师在其中要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评价。家长在评价的时候更应关注孩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比如说,孩子回家以后是否及时做作业?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

三、实施作业评价的成效

(一)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在作业的评价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业的态度,不去计较一道题的正确与否。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看到了希望,师生关系融洽、宽松。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由于改变了传统的作业评价,学生面对的也不是一个个“×”,而是教师的鼓励和提示,让他们及时找到改进的方向。一些学习困难学生也能在练习本子上看到鲜艳的A或A+,让他们体验到了“我能行”。

(三)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的作业态度认真了,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认真对待每天的作业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四)增进了家校的联系

学校通过引导家长参与作业的评价,家长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家长成了教师可以依靠的力量。家长在评价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一起研究孩子的学习问题,家校真正站在了同一个立场,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