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物化组理论学习材料】“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作业的设计方法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4日

202205240914594902.doc

有效的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教师如果设计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围绕核心知识,给学生动手、理解、合作的机会,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之间物理素养的差异,那么就可以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一、目前作业仍然存在的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增加作业负担

作业形式单一,全是书面作业或者时间安排上都留到课后,会导致各门课的作业总量比较大,遇到难题时学生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去完成,甚至做不出来。这样让一部分学生很难体验到做作业的掌控感和获得感,慢慢对物理学习产生不良情绪。教师也会因此胶着于作业的批改以及讲评上,对于物理课堂的设计和上课过程的有效性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2.用考试题作为作业,使用题海战术

考试题的功能是起到招生选拔和教学导向的作用,这不同于日常的巩固本节或本章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考试题的设计思路往往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跨度比较大,也往往难易搭配,做不到思维的层层递进,很难让教师发现学生思维卡住的位置,就会出现就题论题的训练现象,阻碍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内化和提高。

3.文字表达少,无法展现思维

从题型上看,往往会出现题目叙述文字多,而答案文字很少的现象,比如选择题。学生在阅读题目和思考问题上用的时间很长,却只需要写出及其简短的文字,这样学生的文字表述和逻辑展现得不到合理的锻炼,教师也看不出学生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并解决了问题,还是某一部分存在问题,只是巧合答案写正确,甚至是否有抄袭的现象,无法展现学生的物理素养。

4.缺乏选择和分层,不能因材施教

作业题缺乏选择和分层,整个班级千篇一律,不关注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的差异,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的提高根本无法实现。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无论是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学习态度,还是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程度,如果全体学生都采用相同的作业,就会出现“吃不饱”、“不消化”等现象,很难保护学生的上进心。

二、问题分析

1.追求成绩缺乏作业设计

“双减”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不仅可以协调各学科的作业时间,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如果老师鉴于目前评价老师和学生的方式,就过度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用考试题目的反复训练来代替能力提高的现象,其中不乏相同题目的重复,作业量大的现象。

2.不了解学情,作业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知识的建构有新旧联系的规律,这需要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好,哪些知识还有欠缺。然而,如果老师缺少对学情的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就出现盲目布置作业的现象,甚至直接采用市场上的教辅书来代替作业。这樣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在讲评作业时也会非常没有条理性,变得非常的零散,学生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只能停留于题目不会做,但不能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3.对课堂教学能力的不自信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阵地。如果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表现出不自信,就会认为课堂要以老师讲为主,作业只有通过学生课后足够多时间的思考,才能巩固和提高,出现和其他学科比学习时间,认为只有时间够长,学生对自己教的物理课重视程度才足够高。

下面以初二物理《声》第一课时作业的设计为例,谈谈对有效作业设计的方法。

三、有效作业的设计

1.改变作业形式,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作业

如果精心设计有效的作业,把一节课的作业总量控制在6道作业左右,并且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完成,那么不但学生可以在课堂时间内及时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大量减少课后作业量,提高学生体验感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首先,课前把班级学生分若干小组,每个组4-5人,轮流两个组一次完成课前视频资料的推送,时间限定在5分钟以内。同学通过几分钟的观看可以对这节课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轮流准备的小组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合作推送等能力,并对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评价。

比如,在《声》第一课时的课前,学生推送了以下几个视频:

对参加课前视频推送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同时,为了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做得更好,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评价指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