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别抢话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2日

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有的老师让学生发言,当学生刚说出自己的一小半意见时,老师马上抢着帮学生把话说下去:要么揣度着学生的意思说,要么用教师的语言把学生化的语言进行规范总结,要么就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需要的思路上暗示,等等,说完了还问学生:是不是这个意思呀?学生只能愣愣地望着老师,尴尬地点点头,有机灵些的忙点头说是,有的被老师一打断,则发蒙了,不知所措,说是也不行,说不是也不行。而老师给个评价的意见,让学生坐下去,接着讲课。
上述现象,从教师的角度讲,可能要赶时间,急着替学生回答问题,喊学生回答那仅是一个形式而已;或者,教师想要理想的答案,有意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不至于“节外生枝”,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完美收场。但教师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对老师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当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突然被老师一插话,是接着老师的思路说,还是保持自己的思考?当他们的想法跟老师一样时,倒还好,他们可能心中还有些窃喜,因为这是老师的答案,接下去说还是顺风顺水的;反过来讲,如果老师抢说的内容和学生的想法不一样时,学生就可能犹豫了,是接着说好还是不接着说好?是同意好还是不同意好?接着老师的说,自己没想好;不接着老师的说,老师的意见怎么办?这就让学生摊上麻烦了。所以,有时课堂就会出现短暂的“冷场”,反而影响教学的行程。
也许教师抢学生的话是一个小节,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从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习主体——学生的感受和他们发展的需要。
从一个角度讲,老师的抢话,是一种强制的牵引,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思去感悟表达,用自己的言语系统去牵制学生的言语表达。就拿阅读教学来说,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独特而富有情趣,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是学生运用思维组织语言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言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点拨、引导,指正扶误,而不是越俎代庖。
再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让学生发言,首先应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思维的尊重;如果教师抢着说,缺少等待,听不进不同观点,学生还未回答完整,教师就以暗示性或归纳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会让学生无话可说,扼杀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拥有自己思想的自由。我们知道,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跟成人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以教师的名义对学生施以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所需要的指导和教育。一旦强势的成人思想强加给学生,他们自己的思想就会处于遮蔽状态,学生就不可能拥有他们自己的心灵世界,也就不可避免的被置于成人思想的干预和改造中。这无形中会打击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抹杀他们思想的火花,伤害他们的自尊,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需要给学生自由,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学习的自由。学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会独立地思考,生发灵感,生成智慧,迈向创造,进而成为独立的主体。
当然,请老师别抢学生的话,不是说我们不帮助学生。对学生的思想或言语表达,我们可以点拨,但不可以灌输;可以提建议,但不可以强加。过于灌输和强加,就是一种剥夺,甚至是一种侵犯。作为教师应允许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自由,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使他们自由而主动地学习,在自行发现、自主建构中学会学习,促进身心的发展。(原载《教师博览》原创版2015年3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指定了不存在的栏目ID或栏目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