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系列问答(一)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2日

 一、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

学生学得好的课才算好课。教师“教”的行为是由“学”来决定的。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教学过程是“以学定教、教者亦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教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点与主体性发展教育的理念高度一致。建议老师们重读姚文俊校长的《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在实施高效课堂的当下,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什么叫学得好?

在高效课堂上,学得好体现在这样几个层次:学会、会学、乐学、创学。这是基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主体多元教育的定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概括为“学会”,过程与方法可以概括为“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乐学”。高效课堂上又讲到“创学”,即创造性学习。

三、学生学得好的指标是什么?

学生学得好的指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而且这也是唯一的课堂评价指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讲就是指: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思维的发展,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所以高效课堂提出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统一的方式面向全体同学讲或教,很明显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也就忽视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当然结果势必低效。

四、高效课堂的“高效”如何理解?

初识高效课堂,老师们往往有理解上的误区或偏差。这里所谓高效,应该有三层含义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率”仅仅指“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高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高效果”是课堂学习达到了较理想的结果。换言之,可以这样理解“高效率是正确的做事,高效益是做正确的事,高效果是做好正确的事”。

五、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是什么?

一堂课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根本后劲。所以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不是教学进度,而是学生发展。这一点从新课程理念上已明确说明要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上来。

当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老师们会悟出个中道理。

六、高效课堂模式下是如何划分小组的?

答:小组的合理划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下面是小组划分的一个参考。

1.<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