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2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本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种教学中, 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世界各国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及其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美国,"合作学习""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一起被人们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并将逐步发展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流派。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在美国教育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合作学习理论深受欢迎并广为应用。美国教育家帕克(Park)就是这个时期合作学习理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声望与成功来自于他把鲜明的革新精神引入了课堂,并使课堂充满了真正合作与民主的气氛。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己重视合作并将用于教学情景中,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合作的观念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已十分淡薄,所存无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表述不一,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表述。 
    1.美国明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的约翰逊兄弟(DW Johnson RT 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2.我国台湾的教育学者林生傅先生在论及合作学习指出:"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效关系到团体的荣辱。
    3.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ZRMevarech)女士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合作学习定义的表述不尽一致,但从中可以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综上所述,可以将合作学习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或教学经验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外语课堂中我尝试了合作学习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在小组里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兴趣大增,即活跃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