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语: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在紧张地进行着,博主甘霖豌豆置身于课堂中轮回听课,感受学生听课心态的同时,又不时用课堂评价标准挑剔般的审视着每一位教师、学生的表现,感触颇多。由于听课的班级大多数属于学校的慢班,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致使课堂的氛围、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与教师的配合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最让我感到压抑的倒不是学生基础差,而是教师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而按照自己设计的课堂节奏把内容上完,可能是讲课比赛要求课堂必须有一定教学环节的缘故吧。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掌握和真正学会为目的,而不是为了赶进度,囫囵吞枣,丢三落四地把课进行完,那样只会是使学生的知识掌握越来越差,学习越来越累,到最后致使这辆载满包袱的学习之车越走越慢,越走越没有信心,直至走不动而放弃前行。
我博主甘霖豌豆就在想,我们教授的既然是慢班系列的学生,我们为什么不放低重心,放慢脚步,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充满信心地开展自己的学习呢。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和美丽。这使我想起了暑假中读的一本书《新课堂文化建设》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很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伤了,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了鸟声,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了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读完这则寓言,我博主甘霖豌豆想每一位读者都会感觉回味无穷。作者的用意是想借这则寓言说明:“慢慢教”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对下一步的教学赢得时间,而且也为欣赏创造机会。我特别赞同这一观点。记得华应龙老师也曾说过这样的话语,“教育应该是一门慢的艺术,它不是工业,更不该成为商业,它应该像农业。”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的学生,而他们中间又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学困生、问题学生,尤其是我们这些慢班系列的学生,他们不就是那一只只蜗牛吗?而我们是否也在不停地催他、唬他、责备他,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结果呢?孩子们受伤了,他们稚嫩的心里会产生强烈的憎恨和厌学情绪。而我们的老师呢?同样也因此而变得越加疲惫、越加烦躁,越加没有信心,毫无成功的喜悦和职业的幸福感。于是乎一些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的埋怨也就会时不时地会在你的耳畔响起,甚至自己还会牢骚几句。
但是如果你能换一个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结果也许就会大相径庭。
名医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能治愈普通医生所不能治疗的疾病,从某种角度看是疑难杂症成就了他们的美名。而教师不也是依靠着对一个个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而逐渐成长,逐步成熟的吗?所以,学困生、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虽然让人头疼、让人烦,但是其教育意义、教育价值却是更大。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工作就会多一份积极,少一丝倦怠,多一份理性,少一丝冲动。学生们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更需要守望。只有当学生认为你尊重和爱他时,你的批评教育才能被学生理解成关心和帮助,你的表扬才会被认可为是肯定和鼓励;相反,当学生没有接纳你的尊重和爱时,你的批评可能被学生理解成歧视和挑刺,而你的表扬则会被认为是讨好和利用。
寓言中的“我”在懊恼、愤怒之后选择了放弃,却在不经意间欣赏到了别样的美丽。视角的转变让“我”有了新的收获。但这一转变的方式却是消极的“放弃”。作为教师,面对教育中种种困难,放弃绝不是一项正确的选择,我们职业也不容许我们这么做。我们应该选择面对、勇于担当、勤于思考、灵活应变,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对教育、教学的效果而言至关重要,但对于教师而言,仅有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还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去反省,从观念上去转变。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的教育行为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才能有可能实现真正理想化的教育。
在此博主甘霖豌豆建议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会放慢脚步,放平心态,以慢的教育理念,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每一学生,让这些慢的蜗牛领着我们去开拓未来的世界,我们要与这些蜗牛携手同行,随时给蜗牛以指导教诲,鼓劲打气,一同走向美好的明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 上一篇:教师开学七件事:新学期开学清单
- 下一篇:有效教学一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