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便成了一个课堂。不好的课堂各有各的不足,而好的课堂却往往有着相近的特点。
1、好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千万别把学生当成了“课堂道具”
我们以往打造优质课,往往是利用教研组的力量集体备课,反复打磨、切磋、演示,然后下面教研组的老师听课、挑刺,这个地方要改一改,那个地方增加一点,最终整个流程成熟之后,就拿出去了。
这种课的设计究竟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呢?我觉得是着重表现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这个课里面缺少学生,学生成了教师手下的道具,学生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就好像学生是群众演员,教师是主角。
老师眼里的“好课”学生为何不买账?
在2005年成都的一个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三位上课老师都是全国的名师,课后,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起评课,结果学生的看法和听课老师的看法大相径庭。老师们觉得课很好,体现出名师的专业素养很高——这个细节过渡得很好,那个地方挖掘得很好。但是学生不买账,学生除了觉得这个老师态度很亲切外并没有从上课的过程中获得东西。
当时,我的课堂观是那种老师自我展示的理念,恨不得一整堂课把自己对历史自以为独到、深刻的见解都讲出来,不但感染学生,还要顺便感染老师。但学生的评价却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理论上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实际上,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是非常强调老师的强势地位,往往还是目中无人。
事实上,只有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愿意和老师一起进行一场精神上的历险时,老师才能够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灵,否则,学生跟老师对话只是为了迎合老师。正如法国作家安东尼• 德 • 圣-埃克苏佩里所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留白”也是教学的“艺术”
- 上一篇:作为教师,如何珍惜自己
- 下一篇:学习语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