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创意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7日

在推进中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是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中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现象思维能力、多向发展的创造能力,根据不同的类型的课目,结合学习的具体实际,针对具体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

  创意设计是指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设计,它是以创造性的思维作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超常的设计方案,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力投入以及时效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的创意设计,是对教学中的某些指标如教学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进行创造性的构思,独具匠心的谋划、艺术性的处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新颖性、趣味性。并较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取得最优化。

  首先,“创意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教学,是迄今最少“应试压力”的科目,美术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天地中有最为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的表现能力、多向发展的创造能力等。创造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是衡量当今中学美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吸收当今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创意教学设计”课题改革实验,优化教学过程,将促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的题目,结合学习的具体实际,针对具体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

  一、改变习惯的有线方式,尝试绘画中的线条,培养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美术学习初级阶段,先认识线条形状千变万化,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有赳赳武夫般的粗线,有窈窕淑女般的细线,有刚正不阿的直线,有哈腰献媚的折线……线条的表现力更是神奇的,或刚或柔,或舞蹈般的跳跃,或湖水般的宁静,或春水般的畅快,或冰雪般的凝重,但归根到底,线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线条表现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就可培养学生绘画信心。

  中学生的绘画兴趣有可能因某阶段一位不明智教师的过高要求而夭折,因为美术教师往往易急于传授技能知识,似乎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往往忽略了把“信心”教给学生。任何一个学生,当他毫不困难地拿起画笔来表现时,就是他最开心、最有信心的时候。那么怎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达到一种良好的心境呢?首先要肯定和强化任何一位学生的涂鸦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而且画得很好,老师常常带着赞赏的口吻说:“你真棒!”促使思维表现活跃起来,以后就更能理解老师的提示和要求了。

  创造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法,往往抑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掘,所以要经常鼓励学生,他笔下的任何线条都是最漂亮的,使他从无意的流露转化为主动的表现能力,反复的训练,画面就会越来越丰富,甚至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就为从大概表现对象的感受到正确用线塑造物象打下了基础。

   二、拓新创作工具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直觉能力。

  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用于美术目的。有些是传统性的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别处的,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认为与艺术毫无关系,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如:废旧的饮料罐、废纸盘、碎瓷砖片、废塑料管子、瓶盖、洗衣粉、盐、沙、电吹风等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