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有人评价道:“如果说现代西方几乎没有一个哲学家试图建立一个广泛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历史哲学的庞大哲学体系的话,那么,卡尔•莱芒德•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是一个例外。”(《波普尔传•引言》)他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方法论打破了逻辑实证主义在现代科学时期的独尊地位,迎来了流派杂然纷呈的繁荣局面,大大推进了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使之朝着建立越来越符合现代科学实际的方法论的方向前进,因而为全世界哲学界、自然学界和社会科学界所关注。
先是读《波普尔传》,进而读波普尔的《研究的逻辑》、《猜想与反驳》、《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等著作……就这样,我和波普尔交上了朋友。但是,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波普尔博大精深的思想,是我力不能及的。这主要不是受制于我的语言概括能力,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得不承认,以我有限的学识,对波普尔的著作我并没有完全读懂。但尽管如此,我仍然被我能够理解到的他的一些思想所打动。我认为,在他全部理论的体系中,最富有思想穿透力和生命震撼力的,是他的批判精神。他以卓越的创造精神,对“什么是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科学知识增长的方法和过程”等问题作出了自己全新的回答,并推翻了许多人心目中从来都“理当如此”的“常识”。
比如,长期以来,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在内的所有归纳主义都认为,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实验中归纳推导出来的;科学知识之所以确实可靠,是因为它已经被经验所证实。波普尔对这种观点持彻底否定的态度。在他看来,有限不能证明无限,过去不能证明未来。他指出,人们的观察无论重复多少次,都始终是有限的,而科学原理或定律所包含的对象在数量上都是无限的。用有限去证实一个无限,就好像把水倒进一个无底的水桶一样,是永远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从这个反归纳的立场出发,波普尔提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所证伪,即观察和实验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只能证明一个理论是假,却不能证明一个理论是真。因此,科学的划界标准只能是可证伪性:一切命题凡是能够被经验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我的理解,在波普的理论中,“证伪”这个概念有着特定的含义――“证伪”之“伪”不是“假”的意思,而是“不完善”、“有缺陷”、“有待超越”、“有待发展”等含义。
由此波普尔得出结论:科学的进步在于不断地批判旧的理论,大胆地猜测新的理论,不断去除错误理论中的错误,其总的过程是:(1)科学开始于问题,问题促进科学家思考;(2)思考的结果是,科学家作出各种各样的大胆的尝试性猜想,即假说或理论;(3)这些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和互相批判,并经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从而筛选出最优越的理论;(4)这个新理论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遭到证伪,从而导致新的问题的出现。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或科学理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这四个步骤的循环往复。由于科学理论总是有可能被证伪的,这样的循环往复就是无限的,因而对科学理论的批判是无止境的,所以科学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
毫不夸张说,在波普尔的著作中,绚丽夺目的思想火花随处可见。请读这样的句子:
“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的越来越深刻的问题。”
“理论被看作是我们自己心灵的自由创造、一个诗意般直觉的结果、直觉地理解自然规律的尝试的结果。但是,我们不再试图把我们的创造物强加给自然界。相反,我们像康德教导我们的那样向自然界提出问题;我们试图使她对我们理论的真理性作出否定的回答:我们并不试图证明或证实我们的理论,而是试图通过驳斥、证伪、反驳它们来加以检验。”
- 上一篇:八个小故事,很短,却很真!
- 下一篇:余映潮老师谈小说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