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许帮正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3日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它要求学生在经历物理学习后形成有关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正确的“ 物理观念” ,培养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 科学思维” ,掌握“ 科学探究” 的方式,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笔者认为,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给物理教学的未来改革设置了精准的走向, 也促使教师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切的课堂教学素养。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解析,物理观念的形成依托于核心概念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需要对物理核心概念有清晰的把握; 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与教师教学时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善于设置清晰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领悟物理方法;科学探究离不开问题,尤其是证据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应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尤其是实验载体的设计和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也更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学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决定了物理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够对物理学科本质有正确的认知。 要培养并形成上述的素养, 需要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的不断钻研,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接下来,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研经历谈几点看法, 以供同行探讨。
一、 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培养的基点
    2016 年 11 月,在扬州市梅岭中学举行了第二届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物理), 其中的实验操作设计了三个问题, 完成时间是 30 分钟, 具体要求如下:
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器材:杠杆,铁支架(附十字夹),钩码( 50g) 5 只,弹簧测力计 1 个。
要求:将钩码悬挂在杠杆上一侧,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另一侧施力,实验探究杠杆的平
衡条件,测量数据,并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2.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器材:干电池 2 节(附电池盒),直流电流表 1 只,直流电压表 1 只,开关 1 个,滑动
变阻器 1 个,小灯泡( 2.5V)及灯座 1 个,导线 7 根。
要求: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估测薯条的热值﹝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器材:薯条 2 根, 5 角硬币( m=4.5g) 1 个,烧杯(有水) 1 个,试管 1 个,量筒 1 个,
温度计 1 支,塑料刻度尺 1 把,圆柱铅笔 1 支,钢针 1 根(插在橡皮块上),打火机 1 个,
铁支架(附烧杯座,铁夹)。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