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的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摘要: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

关键词: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行为

 

1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诚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关注、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地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行为,抛弃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以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全面倡导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之际,探讨如何增强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2物理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的界定

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教学效果而实施的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地说,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无特别进步或明显的发展潜力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甚微,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仍属无效或低效教学.同样,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具体地讲,物理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观念和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在物理学习中培养起有效地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中可看出物理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也正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列举一下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例如,课的引入由教师直接讲述,让学生默写或背诵有关概念、规律、公式,课一开始就死气沉沉,缺乏生气.有些教师即使用实验引入新课,其目的只是为了引入下面的教学话题,忽视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和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信息的提取、分析,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另外,有些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发表个人不同的观点,长此下去同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习题教学中照搬照抄公式、教学生套用解题模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从教师方面来讲,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如图l所示的一般教学流程中,我们可看出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观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