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是学生们在高中学习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一门科目,也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的难点和重点。但是每个学生都会对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存在差距。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老师们应该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因此老师们应该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分层模式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一、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
影响学生们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就是学习环境。因此老师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高中数学这门科目的自身特点,很容易让学生们的心理产生一些变化。因为数学成绩的好坏往往反映这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的强弱。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学生们的羡慕,因为他们认为数学好就代表着聪明,代表着其他学科的成绩一定不会差。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非常容易看不起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样就会导致那些数学不好的学生们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更加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因此老师们需要为所有的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尊严。这就需要老师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要灰心,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擅长的地方。只要我们在不擅长的地方取得一点点的进步,那都是对自我的超越。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应该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因为每个人不是完美的。有做的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发展自己。只有老师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全体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
老师在进行分层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状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划分。因此老师应该注意如下问题,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分层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因此老师可以出一张类似高考的数学试卷,让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这样老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分数来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就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进行综合考量。这里的日常表现包括听课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日常测验情况。最后,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特殊情况进行最后考量。例如,有些数学偏科严重的学生,有些理科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科的学生。这些都是需要老师进行仔细考虑的地方。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就可以将学生初步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学习最好的一层,B为学习一般的层次,C为学习较差的一层。
三、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老师们首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全面发展,重点照顾的原则来进行。对于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要求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东西。在知识的运用方面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层次的要求来进行不同的教学。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已知三角形ABC中,AB=2,AC=3,角A是60 。求BC的边长和sin2C的值。这道题不仅考验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在这样一道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所有的学生会求BC的边长。但是sin2C的值对于C类的学生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们此时可以要求A、B两类学生必须会求sin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