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进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3日

【摘 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成为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改进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行为;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理念、模式、手段也在不停地完善与革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观始终是初中教育教学的根本,积极改进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相关策略。

  一、现阶段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受到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教学观念的制约。受到传统的差点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往往以中考成绩作为唯一的硬性标准,导致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教授,忽略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的渗透与实践。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因而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很不利。

  其次,教学素养的制约。英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扮演着组织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秩序、领导学生求知探索的关键性角色。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地转换和定位自身的心理角色,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尽多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培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意识,在生活中寻求与英语教学相关的鲜活素材,恰到好处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严肃、呆板地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反而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或排斥的消极心理。

  最后,个体差异的制约。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水平的高低、学生英语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学生辑思维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部分教师相对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切实感受和体验,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 

  二、改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探究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英语教师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并在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第一,英语教师应深刻地理解和内化教材本身,善于在教材中探究和发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序、有效的教学;第二,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例如,在《Unit 1 This is me》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为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中“见面询问”的场景,配合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快速进入有关“Greet each other”的话题交流中。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