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让每一个孩子获得精彩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3日

格利•格雷戈里等十三位差异化教学研究领域专家的新作《差异化教学》,是一本立足教育、关注差异、寻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学作品。书中借助神经科学方面的新近研究成果和资料,指引和帮助教师理解大脑如何运作,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理解事物,如何建立长时记忆,以及如何在基因/天性与先前经验、境遇、环境/教养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改变。这些内容对于绝大多数仅有教育学背景而少有脑科学背景的教师来说,珍贵而迫切,新鲜且实用。

何谓“差异”?书中没有以艰涩的名词来解释,而是以描述的方式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进步得更快,而有些远远低于年级水平; 有些学生热衷于艺术,而其他学生则对科学情有独钟;一些学生满足于在书桌前终日坐着,而其他学生喜欢在屋子里或校园中走来走去。书中分析, “造成学生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学生也能敏锐地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差异的事实,他们会认识到他们的同学在学业方面有不同的特长、兴趣和学习风格”,因此,本书重点探究了如何面对教室里的不同学生,对他们实施差异化教学。

作者不断强调,“差异化的课堂强调的是知识基础和经验,而非智商和能力”,“学习者懂得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且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而教师所要做的,则是“需要了解学生优势,需要知道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以什么方式加工,他们所偏好的输出方式,以及他们的注意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作者告诉我们,如果每堂课都考虑VAK(视觉、听觉、动觉),学生不仅会学得更快更容易,而且他们会喜欢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不同学习风格差异,为每一类甚至每一位学生设计学习模式、促进方式。书中关于“学生对自己了解得越多,就越会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教师对学生的多元智能或感觉偏好的学习表现掌握更多,则更能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阐释,更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很多学生在某个教师的课堂上学习困难,在另一个教师的课堂上却觉得轻松;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不想学习,事实上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对教学方法感到不适应,或者课堂里教师仅仅只重视一种模式。

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案例作为分析讲解的载体,以现实中的事件或真实存在的现象为剖析对象,精辟地分析了事件与现象背后的教育原理,如书中展示的36种差异化教学策略内容及其如何使用的范例, 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差异化教学的认识、领悟和执行能力。

差异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任重道远。差异化的教学、课程、策略核心要义在于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方式和程度取决于学习目标及学生,要使差异化学习走向深入,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效果,则还有赖于教师在为学生服务的名义下,以更有效的方式、更为适切的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设计,并提供更多、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选择。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