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教师发展处理论学习材料】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1日

202004011600543391.doc

作者李晓春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主要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各种问题,用科研来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和重视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并能积极的参与研究和解决教学行为中不优化的各种问题,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各项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通过此课题研究,也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能力、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都不断的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标准等有关方面的理论学习,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试验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评价,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内驱力,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进一步优化,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主要内容

我们确定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以下几项内容:

1.课堂控制方式变化的研究

课堂控制方式变化的研究。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管理能力的行为,就是教师如何做好课堂的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问题。如:教师为了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了各种方法、创造了各种条件、确保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目标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行为、以及教师如何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如何有效的实现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等问题。

2.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教案、背教案,变成对话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使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课题实验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乐于搜集与所学学科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运用于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变化。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初步学会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3.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研究。是指教师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行为,包括各种先进教育方法的引进、最新颖教学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等。

4.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的评价研究等几各方面

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的评价研究。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恰当与否,是需要评价的,评价有利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有利于掌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各种规律,有利于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也可以说评价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就没有矫正和优化。

(二)研究措施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在实践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实际问题,这样课题研究也具有教师广泛参与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目标定位要务实。我们课题研究可能创造不出多少成果,但我们必须要有要成果追求,更要着眼于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化应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

1.上好课题尝试课: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上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尝试课,课后集体评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及自己的实践教者再进行教学反思。

2.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个内容、二度设计、三次讨论

“教而不研则死,研而不教则枯”这即是一条古老的原则也是一条长青的原则,我们把教、研结合起来,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个内容、二度设计、三次讨论"的研讨课活动,本次活动是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形成教学设计;这是第一次讨论和设计,由一名教师授课,实验组成员集体听课,课后讨论在教学教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设计不符合实际,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是第二次讨论,,然后教者再不拘泥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再进行授课,课后评议、讨论、反思,最后达成共识,这是第三次讨论。这样即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也使教、研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促共进。这即促进了教师的横向交流,也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也真正实现了用行动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在研究、讨论中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注重反馈行动效果;也实现了交流、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