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施“双减”政策以来,课后作业的布置问题日益严重,初中英语教学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据此,本文将根据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通过查阅文献和分析案例等方法掌握必要信息,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以期对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在初中阶段,英语涉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很多,单凭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但是,英语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从“减负”思想出发,突破传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英语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英语课本的印象,又强化了英语学习思维,增强了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一、初中英语作业教学现状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期末考试上,而书面类的作业已经成为课后作业的唯一形式,初中英语的作业主要是背单词和句式,反复做题,不仅作业量很大,而且内容也很乏味,答案也是一成不变的。而英语实践中的口头作业和阅读作业,老师其实并没有给学生们太多的任务,这就导致了学生们总是机械地背诵那些知识,缺少趣味性,从而缺乏英语学习动力。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长期以来,课后作业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一种任务式教学资源,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存在着过度的依靠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巩固能力,过度依赖作业的布置会使学生们占用课外活动空间来完成,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影响他们的整体素质。“双减”政策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取向,它将引导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明确课余时间在促进个体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突破传统的作业设计,促进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作业多以习题型为主,以“题海”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在一定阶段的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但这样的作业安排非常机械,既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无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老师要更多地进行趣味化的教学活动,突破传统的作业结构,让初中生在新的作业方式下,转变对作业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并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比如,在词汇累积作业的安排上,老师应该转变以往由机械抄单词的教学模式,改为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地积累单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可以设定一种“接龙”的游戏形式,并指定一个数字,例如,老师可以用“basketball”来表示“接龙”,然后用“l”开头的字母来书写第二个单词,以此来完成45个单词。与机械的抄写记忆相比,它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单词,从而改变他们对英语作业的观念,并减轻他们在完成任务后的学习压力。
(二)注重课后作业的层次性,精细化管理
在“双减”背景下,老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全面考虑英语作业的内容,不能“一刀切”地让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作业[1]。以前的作业都是针对所有的班级,因此,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面对的任务是一成不变的,缺少差异性的设计,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尽相同,不管是好是坏,老师都要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材施教。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英语基本功状况,合理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分层的、个性化的作业,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健康地发展。因此,在进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作业方案,利用课后的学习活动精准地提高个人的学习水平,从而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
英语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为A优秀、B中等、 C一般三个层次,例如,在学习《Making New Friends.》一节中,老师可以设计出三种不同的练习。C组的作业比较简单,只要听一段录音,然后自己念一遍,不过在跟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记住每个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并且把不会的新词写下来。而 B组则是要自己把课文的内容朗读出来,然后把每一段对话都记住,然后要注意单词的发音和语调,在理解了对白的意思后,进行默写,以有提高学习效率。在 A类学生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答题,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在B类和 C类学生中加入扩展式的模仿造句练习。分层作业不会对学生进行分级,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
(三)打造情景教学模式,设计趣味多样的作业
传统的英语作业对学生而言很单调,老师可以运用很多媒介,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作业。比如说,在听力课上,如果只是让学生重复朗诵课文,机械地跟着朗诵,会过于枯燥。老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课文中扮演角色,模拟对话,定期课堂检查,使初中生产生一种新奇、紧迫的感觉。老师还可以选择英语电影中的经典场景或童话故事中的对白,让学生模仿电影中的场景和人物的语言。
比如,在《My school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哈利波特》中的校园场景,让学生对这个充满魅力的魔法世界充满好奇。在表演时,老师要多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加顺畅。随着课堂上的氛围越来越浓,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意愿,组织一份关于校园生活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形容词的使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四)促进课堂作业融合,提效课后活动
为进一步缓解初中英语课后的学习压力,老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把课堂时间和课后时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作业体系,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分担课后的学习压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室里,老师会让学生们在练习的时候,标注和记录下练习中的错误,这样就可以利用课堂的空闲时间来整理自己的错误。在之后的作业设计阶段,老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真正地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论:总之,“双减”政策要求初中英语的作业设计要由“量”向“质”跨越。老师和学校要实现整体减法,才能真正达到减负、提高效益。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作业布置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艾太妹.“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2(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