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物化教研组理论学习材料】如何让作业变得高质高效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3日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业是关键领域。作业设计得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效果,更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甚至影响能力、习惯和意志品格的培养。

要实现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需从根本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效率。那么,如何布置高质量作业?

首先,作业设计有四个重要参照。

进行学情分析和判断

学情分析和判断是教学设计的始发环节,对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能力与素养

在教学设计中,第二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和深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能力、素养,这是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准确的学情分析与判断、能力和素养的研究与挖掘,为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明确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设计的标尺。有了这一标尺,教师便可以进行“量体裁衣”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对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的了解程度,都与教学工具应用密切相关,深入的作业批改、分析,有效的数据反馈,有利于教师进行作业题编制、讲评及辅导。深度融合教学的信息化平台工具应用能够辅助教师进行高质量作业设计,十六进制作业管理系统提供本地化教学资源库,支撑教师备课,课堂授课,作业布置,以及作业数据分析。

01规划课时并分配目标

教师根据不同课时的单元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时规划,确定新授课、复习课、测验课等教学设计,进一步考虑不同课时目标的联系性与递进性,实现作业精选。比如,测验课主要考虑试卷设计。在本地化习题库或电子化的练习册中精选对应课时的习题,关注教学中的目标差异性,从单元整体或各课时不同作业目标分别对应多少题量、选择哪些题型、时间如何分配、难易度等,从而由浅入深地搭建作业框架结构。同时,还可以考虑单元长周期作业设计,串起单元学习内容,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和多元评价。

02分析习题并形成个性化作业

在确立作业框架后,就可以有指向性地选编、改编或创编作业题目。从质量、属性、应用等角度,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进行靶向练习,使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

1)作业数据收集

作业管理系统通过高速扫描仪,自动收集学生的作业数据,为教师批改、分析、讲评、精准讲解提供数据支撑,其中包括作业的正确率、卷面等。教师可对涉及新授课、复习课、测验课、长周期作业等类型的作业结果综合分析,考虑在哪些情景中使用题目更为恰当、学生作业存在哪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行纠错。

2)形成作业题档案

作业题档案有助于教师后续对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和优化。作业管理系统在学生完成作业任务后,定时生成个性化提升手册,包含班级学生的常错题、错题分析,通过个性化习题资源推荐,帮助学生规划作业学习路径,实现高效学习。

3)布置个性化作业

老师根据学生的弱点和错因,针对学生个性化问题布置变式题,有效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通过分解学习目标,布置个性化习题反映学生思维过程、方法应用,情境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作业题进行完善,以提高作业质量。

03作业数据采集与实践应用

作业管理系统以过程性作业监管的方式形成可视化的作业指标数据,帮助学校和教师把控作业时长和作业量。教师在批改、分析作业的基础上,辅以学生问卷、个别访谈等措施,为题目优化提供实证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作业题目的整体质量。

学校在不改变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纸质答题习惯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能力系数和作业完成时间,通过人工智能校本作业本,实现科学、分层、个性化布置作业,做到精准到校、精准到班、精准到人,在控制好书面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完善作业结果运用,综合发挥评价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