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教育名家培养对象通州学习行记
能否提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是名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成为教育名家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名师的成长还是名师的培养,提出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是其中的关键。鲜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从哪里来?5月25日,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市教科院组织无锡市首批教育名家培养对象到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考察学习,为帮助各培养对象总结、提炼并形成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积极搭建平台。
南通教育名家培养工作开始于2006年,通过培养南通市第一梯队中青年名师带动县(市)区和校级名师的培养。经过几年建设,从明确“选苗”标准,规范遴选程序,到加强对培养对象的管理,南通名师培养工作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机制。目前共培养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梯队22人、第二梯队500人、第三梯队2000人,有教授级高级教师37人、省特级教师150人,为当地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嘉耀(南通教育名家培养导师团团长):走有南通特色的名师培养之路
南通作为教育之乡的优势,首在教师队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南通不缺骨干教师、不缺学科教学的拔尖人才,迫切需要的是像李吉林、李庾南这样又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新一代专家型名牌教师、旗帜型的领军人物,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升。这样的名师只有依靠本土培养,以形成一支既有南通乡土特点,又能“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特色,彰显各自教育个性,独特的教育价值的中青年名师群体。呼应时代对教育、对教师队伍新的期待,对应南通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趟出一条南通名师培养之路。
陈铁梅(南通市中青年名师陈铁梅工作室成员):“审美人生教育”让生命绚丽成长
工作室提出“审美人生教育”的教学主张,采取一系列促进专业发展的措施:专业阅读——成立博客群:每个工作室成员在南通教育博客上建立自己的博客,每周上传二篇博客;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阶段发展规划,形成自律、进取的作风;开研究课——每个月集中一次,向全市艺术教师开展专题研究课会课;专题讨论——每个成员必须撰写活动反思与总结;聘任导师指导;督促课题研究;展示活动——每年与全市艺术教师分享成员的研究成果。
姜树华(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成员):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地标
我对教学个性追求的兴趣萌生很早,工作后曾一度痴迷于 “一点突破教学法”,后来发现语文名家都有自己的教学追求,于是顶礼膜拜,也煞有介事地闭门琢磨,酿制属于我的教学“配方”。直到2009年,南通市遴选名师第一梯队预备队员,我的专业主张才迎到了渐进明晰的春天。我将痴情投注于语文之路,构筑属于自己的专业地标,成就最卓越的自己。
王笑梅(南通市教育名师,主张“小学生命语文”):青春绽放生命的诗情
我提出“管理若水”的治校理念,倡导学校管理应像水一样包容生命,滋润生命,涤荡生命,推动生命,激扬生命,提升生命。“做教师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是我的管理哲学。为此,我构建了“校长,做学校首席学习官;领导班子——做学习的先行者,全体老师——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习惯”的校园学习理论,探索出“让学习拓展教师的生命视野,让实践充实教师的生命体验,让反思提炼教师的生命智慧,让成功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的教师成长路径。
在通州区实验小学的观摩虽然紧张忙碌,却充实而富有价值。考察学习开阔了无锡市教育名家培养的工作思路,为无锡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从哪里来?每个人都开始深入思考,全面检视。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大家都形成普遍的共识:鲜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不是从书本上来,也不是从别人的观点中来,它必然来自于无锡丰厚的本土文化,来自于充满希望的无锡教育实践。
我们在路上,我们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