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总在给教师灌输或培训上好一节课应当怎样,可是,是否忽略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怎样呢?那么,在课堂中,教师不宜做什么呢?
1、开篇不宜淡如水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X课。”我常常听到教者把这句话作为开场白。
初听时倒也觉得新鲜,“共同学习”嘛,老师跟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育思想可嘉,可后来发现,不少人、不少课的开场白都是这样,便产生了疑问:日常吃饭菜尚且知道花样翻新,有利于增进食欲,上课开篇一成不变,岂不要倒学生的胃口!
有的教师很注意这一点。我听一位老师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者在板书课题时有意漏写引号。
写后问:“老师这里写的与课本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打开课本,认真看后齐说:“少了引号。”
老师问:“这里为什么要加引号”学生答:“这是引用一个人说的话。”
老师进一步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哪些问题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话是谁说的”,“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啊”,“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放掉?”,“有没有放掉”……
在肯定了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质疑之后,老师紧接着说道:“很好!这些问题课文都作了回答,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接着,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读起书来。
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面惊,不敢弃去。”这里尽管谈的是写文章,但隔行不隔理。
上课之初,设计一段好的导语,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为学生学好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开篇就平淡如水,要想上好一堂课谈何容易!
2、指名不宜在问前
“XXX,请你回答一个问题。”老师一指名,一位学生站了起来;随后,才见老师提出问题。是提问在前好,还是指名在前好,颇有一番考究的必要。
提问在前。
老师将问题提出之后,每一个学生必然要认真思考,并且做好回答的准备。老师此时的短暂期待,也就是常说的“空白”,正是学生思考之时。
- 上一篇:教师必不可少这50个“黄金习惯”
- 下一篇:教师开学七件事:新学期开学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