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3日

? ? ?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教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有了不少新的发现,新的创造.现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已全面实施.要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核心在课堂教学.教师转变了理念,掌握了教材,还要践行在课堂上,课堂是课程的载体,也是课程的表现方式.要借助于新课堂的构建,将课程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教师行为,进而形成为教师的教学品质和教学智慧.只有这样课堂改革才得以进一步深入.

? ?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已经四年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如何?通过随堂听课以及对部分老师和学生作了调查,以期了解现状,找出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 ? 1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认识

? ? 目前新课程理念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大家能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改变了过去只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互动的现象;几乎没有老师上课只告诉结果后做大量练习的;老师由过去课堂只注重训练,转变为现在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能意识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老师都能注重情境的创设;老师不仅研究“教”什么,还能研究“学”什么,以及“怎样学”;这样就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课堂上还能注意到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改变了过去只注重课本,教死书、死教书的现象等等.

?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 2.1 “问题串”意识有待加强

? ? 目前教师都已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为情境而情境,情境与知识不相关或关系不大,从中提炼不出数学问题,有“去数学化”的倾向.其二是“问题”单一,形成不了“问题串”.正确做法是依据学生心理特点确定学习层次,将一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认真锤炼,以有限知识构建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课堂教师虽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往往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来,往往因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而匆忙走过场现象还比较多.

? ?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恰当的做法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注意反映数学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展现基本概念抽象和概括过程,基本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过程,教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解释过程;在教学素材的呈现上应该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合情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从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3 数学解题教学的层次性有待加强

当前存在两种倾向:其一教师过分注重“情境化”、“形式化”;其二教师不加选择地大量罗列简单重复的题目让学生做.比较恰当的做法是教师精心“洗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以及与知识点相关的课本内外的题目.将题目精心洗炼为四个层次(辨别题、变式题、简单运用题、问题解决题)呈现给学生.解题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上,同时重视对探究题、开放题、质疑型问题的研究使重在基础训练与重在发展性训练合理搭配,有机整合建构合理的数学学习训练系统.注意训练要适量、适度.

2.4? “总结反思”的意识有待于强化

目前部分教师主要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反思,小结一节课的内容与主要思路.这往往是不够的.这里“总结反思”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在课堂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反思;每学习一段内容后回头看整理思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段话;课尾再总结善于凝缩,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其二是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持续不断的反思,那么对自己课堂中问题的认识和捕捉可能就要准确的多,逐步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所以我认为“反思教学”是我们在新课程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 ? 2.5 数学教学要体现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

从调查中发现这方面非常薄弱.教学中应通过展示数学发展史、重要思想方法产生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人文精神.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思维方法、寻求一般地模式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美的精神等作为它的灵魂,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 ? 2.6 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打好基础应当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方式作为保证.因此形成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按学生的学习规律、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自主思维空间,而且还应当遵循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数学组开展了《加强数学习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初步取得实效。

3.1 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一直是新课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改革是积累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在认真总结前几年课堂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这里的研究,一方面是教育理论的研究,它为下一步改革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是教育实践的研究.我们教师作为一个实践者,要用研究的眼光来打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课堂面临的问题,只有脚踏实地地研究分析,才能为课堂教学改革寻找到一条出路。

? ? 3.2 加强校本培训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常常是在外力的刺激和作用下逐渐发生的,在这当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至关重要.除了学校组织外出学习、倾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的课堂外,最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具体的情况、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校本培训。

3.3 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情意不断完善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是在伴随着新一轮课改、伴随着教学研究、伴随着与同行的交流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基于实际情况,从现在做起。

? ? 4 结束语

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不是突变的,只能循序渐进,认清目标,一步步前行.因此变革课堂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只要每个教师创造性劳动,积小智成大智.只要教师投身于课堂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才充满朝气与活力。


?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