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3日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才能做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一、学生差异的主要表现:

1、性格的差异,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的稳定倾向。有的学生有明确的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学习的目的,学习主动积极,能自制,有毅力;有的学生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缺乏自制力;有的学生缺乏长远学习目的,兴趣、志向经常改变,但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力;当然也有的学生活动目的性不强,意志也薄弱。

2、兴趣的差异,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力求接触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有的学生对数学的推理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的计算感兴趣。

3、能力的差异,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学生的注意力有强有弱,学生的记忆力也有强有弱,学生在想象力的强度上也有不同,这些都是学生能力上的差异。

无论学生表现在哪种差异上,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差异教学的内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尤其是在常规班集体教学中如何照顾差异,将共性与个性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考虑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他们非智力因素逐步成熟的需要。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要求,使教与学两个系统更好地和谐发展,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差异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还强调教学的个别指导,而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

三、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差异教学的策略

1、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兼顾各层次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寻找差异“突破点”。教师上课的目的是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确立教学目标时应针对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我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时,就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对于探究能力差一些的学生至少要掌握勾股定理证明的一种方法,对于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2、根据学生的情感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完成某学习任务,开始学习新内容时,除了存在认知方面差异,通常在情感方面也有很多不同。有些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愿意学习;有些学生则将学习看做是一种任务和要求;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和讨厌学习等。布卢姆认为,在系列学习任务中,学生是带着与新任务有关的、以前的学习经历而进行学习的。在一系列任务学习中,学习任务1时,因学习成功而获得满足感的学生,受到学习成功的激励,具有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在情感方面为学习任务2做好了准备;相反,在学习任务1时失败的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消极的影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就不可能为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