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3日

【内容摘要】农村初中的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是普遍存生的一种现象,明显呈现出“优生不尖、中层生少、学困生面广”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优生“吃得好”、中层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呢?我觉得,再像以前一个班所有学生“一刀切”、“一锅煮”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已不适用了。在现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权衡好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吃好一点、中层生吃饱一点、学困生吃多一点,实行有“农村特色”的数学分层教学。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    学困生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再根据各自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涌现了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平行分班,分层授课的教学方式;上海晋元中学和山东潍坊30多所中学对部分科目分为不同层次授课、实行“走班”教学,都大大降低了学困生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受到学生欢迎。但也有失败的例子,如:山东威海第二职业中学在2001级学生中对数学学科实施分层次教学,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数学平均分差异不显著,虽然优秀率明显高于入学时,但学困生面却在不断增大;前几年,深圳市翠园中学也尝试了分层教学,但遭到了不少学生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量实例说明,如何对学困生的思想动向进行合理的引导以及能否找出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各地区农村学校的特点,找寻适合本地区“校情”以及学科特点的分层教学方案。为此,我对近三年我校八年级数学统测成绩作了具体的分析,发现统测的平均分低得可怜,都在四十到五十分之间(百分制);优分率不超过20%;差生率却接近30%,且情况越来越糟!这也是本地区农村学校的一个通病。 

作为数学教师,本学年我所教的两个班中,一个班采取了原来的常规教学,另一个班则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下面谈谈我在实验班(实行数学分层教学法教学的班)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 

数学学困生太多,如果都把他们分在同一组,势必更加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么大的群体若不进行合理引导的话对于整个班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在分组之前先对这批学生进行逐个分析,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学困原因、合群性,并按3:5:2的比例分成三个组,分别称为状元组(上层生)、榜眼组(中层生)、探花组(下层生)。这样的分组,“硬”把一些数学成绩差但其它科目没有达到差生行列或班集体观念强的学生拉到强人组行列,也使对这样的分组存在异议的个别学困生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生积极性。同时设立了每一组由四个人组成的“互助小组”,每小组都包括状元组、榜眼组和探花组这三组的学生,并设定一个互助小组,并由各小组成员讨论之后定一个有助于小组良性竞争的名称,例如“飞鹰组”、“猛龙组”等。 

二、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 

1、分层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也要注意层次和梯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