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特“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体育 分层 教学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特“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我校地处延安市城区,操场使用面积达不到教学标准,只有1800平方米,而且体育器材不足,学生上课得不到充分的提升,器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加之,初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少,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锻炼,时间安排和体育锻炼内容安排上存在问题,学生也缺乏刻苦锻炼的毅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还是靠一周2节体育课。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体育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很好的利用场地,使用教学器材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位体育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体能特点及主动状态基础上的差异,使学生认识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我们采取分层次教学,因班而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材设置和教学方法区别对待,重视了适宜性和针对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能力。对于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身体的长处,释放自己的能量,根据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上教师的正确诱导,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达到共同提高。
二、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5%,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它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 上一篇: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
- 下一篇:精心设计学困生练习,提高学困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