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图(graphic organizer)指用图表来组织、阐述和表达知识的可视化教学工具、教学策略,是支持差异化教学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组织图并非适用于所有内容、各种情境和每位学生。因此,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决定用组织图实施某种差异化教学之前要考虑到某些因素。
首先,你需要考虑不可改变的因素和情境。例如,分配给每堂课的时间。要考虑如何高效率地、有效地利用好时间,以取得最大的成效。如果你把组织图转化成一项花费45分钟的大型活动(因为基于不同组织者答案的讨论要花费更多时间),其效果就不如让学生在15分钟内填完同样的组织图,然后去做别的事情,这样多余的30分钟就能被充分利用。当学生创建自己的组织图时,通常要比其他任何选择花费更多的时间。
其次,要考虑在课上什么时候学生开始真正表现出对其所了解的、记住的以及能够应用的内容上的差异。在课上什么时候一些学生已经理解了某一知识,而其他人还需要复习它?可以使用指导性提示来处理学习快慢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到课上不同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的时间点,更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果你选择了通过提供高级的拓展资源来进行深化教学,那么你需要拥有这些资源或者找到它们。在补充材料时,你可能要寻找附加的材料。如果你在获得资源方面不太便利或没有时间搜索,那么这种选择就不太现实。当你选中的差异化方法是“差异化资源”时,问题就会出现。
脑科学研究一贯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学习必须是新奇的、有挑战的和有意义的。在审视一个学习单元时,要注意什么时候安排活动、提问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课程。这可能是你改进单元的重要之处,可以通过组织图来替代之前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基于相同的阅读材料使用有不同提示的不同组织图,然后再进行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满足学生的需要可能会让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这就是课堂上需要收集资料与组建能力、兴趣和风格相似的学生小组的重要原因。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学生的任何详细记载都是有帮助的,这有助于教师创建学生小组,并且找准他们的认知风格。有创造性思维偏好的学生可以使用“头脑风暴”“联系”“创造”或“精细加工” 组织图,而喜欢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可以使用批判性组织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组织图来助推课堂教学,教师也能很好地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做出改变,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率。
(文章摘选自格利·格雷戈里等著、赵丽琴译《差异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