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中学
初三下学期,主要是针对中考进行知识点回顾与巩固,从 2 月初开始直到中考近 4 个月的时 间,不算短可也并不是太长,学生往往越临近考试心里越是忐忑不安,总感觉没有复习到位, 却又不知从何处着手。 究其原因:复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做试卷、评讲试卷循环往复。机 械性的练习,机械性的作答又机械式的评讲,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错题类型、薄弱知识点依 然没有 “消化”,再次遇到仍然会做错,学生们掌握程度没法确定。总的来说,中考复习期 间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但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那么找到改善这种传统复习方式的办法就 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基于我校 “生本、生动、生成”的三生课堂主张,我计划理论 联系实践, 将初三下学期的整个复习计划分作四轮:第一轮回顾初中三年知识点,形成知识 网,同时分清主次明确重点知识, 用时约 4 周;第二轮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题复习,做到有 的放矢, 用时约 5 周;第三轮中考模拟训练,练为考增强考试适应性, 用时约 6 周;第四轮 学生自己复习,作为中考前最后的黄金一周,学生查漏补缺进行自我调节,达成融会贯通的 目的。
以往复习往往是老师带着学生把三年的知识点梳理一遍,学生处于复习的被动位置,梳 理完后学生脑袋里的知识点还是属于零散的记忆,大多数是翻开书了然,关上书茫然的状态, 复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如今基于学校提倡的“三生”课堂,强调“生本”,以“一切为了学 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课堂教学宗旨,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 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结合理论,付诸实践:
第一轮:梳理初中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1. 分版块梳理三年的数学知识点
在初三上学期期末布置寒假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以手操报的形式梳理初中三年所学知识 的知识框架和对应的知识点,每个板块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比如 A、B、C、D…,每个板块的 章节用 A1 、A2 、A3…来划分, 每个章节里的小知识点可用 a1、a2、a3…来划分。(老师可 以根据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或提示学生总结出每个版块包含哪些章节,并把板块板书出来, 作为知识梳理的参照) 。 在整理时,可以建议学生在每个版块后面留一页空白,便于集中复 习时查缺补漏做好补充笔记。同时老师也可以整理出每个版块在中考时的重点知识、重点方 法、易考点、易考题型,提前准备好每个版块的易考题及变式练习。
2.集体完善假期梳理的知识框架
开学后利用约四周的时间,集中梳理各个版块的知识框架,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出每 个板块在中考时的重点知识、重点方法、易考点、易考题型,学生补充完善做好笔记。家庭 作业就是完成对应板块易考题型的变式练习,第二天课堂上集中评讲,对于学生的错题,要 求在 “师傅”处讲清楚错误原因并且叙述正确的做题思路,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整理其最近发 展区内的错题集,第二天再过关错题的变式练习。一周尽量梳理出三个版块,周末时把全班 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再结合课堂上的补充重新梳理一个版块的知识框架,选出一份最好的, 全班通报表扬并学习。梳理完所有版块后,装订成册,可作为候课朗读的资料,这份由学生 自主梳理归纳出来的中考知识点,学生复习起来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更能理解 “三生”所推崇的课堂,是师生事先有准备的课堂。现代 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 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即达到自然生成的目的。让学生利用假期梳理、总结并归纳三年的知识点,主动回顾之前学的 内容,自主去寻求各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复习的主动权提前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 己独立建构三年的知识网络,使第一轮的知识梳理更加简明而又高效。
第二轮:专题复习
1、梳理中考必考题型并整理专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近十年的中考数学试卷,梳理出必考知识点和题型。 比如:15 题考计算题、16 题考化简求值、17 题考概率与统计、18 题考三角测量、19 题考一次函数与 反比例函数、20 题考圆综合、26 题考应用题、26 考四边形综合、28 题考抛物线……。与其 让学生盲目的练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历年中考数学的常考题型及知识点,在复习 过程中学生明确了中考的考点目标,复习时才更有动力,学习的主动性才更强。同时,老师 也需要结合数学教材分析近十年的中考数学试卷,梳理出必考知识点和题型,并整理出专题 复习,为专题复习做好准备。
2、不同水平的学生目标分层
让 1、2、3、4 号的学生明确每个专题自己需要掌握的题型难度,比如:4 号学生的目
标:掌握 15、16、17、18、19(1) (2 较简单的可要求掌握) 、20 (1) 、26 (1) 、27(1)、 28(1)。
3、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在复习专题前,一定要让学生再次复习手操报上对应的知识框架和对应的知识点。每个 专题讲完后,可回到之前梳理的知识框架,对常考题型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明确重点章节。 周末要求学生对专题进行巩固复习:1.分层要求学生整理本周讲的专题手抄报,整理本专题 的重点题目或者是以前自己不会的,但是经过专题复习后弄懂的题目、过程、方法总结,也 可写本专题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疑惑需要老师帮助解决。2. 自己根据这一周的专题复习,出 一份 100 分的试卷,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交换试卷测试,通过让学生相互出题,可以调动他们 复习的积极性,通过测试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掌握情况。
第三轮:做中考模拟试卷、考真题
学生完成测试后,基于“三生”课堂主张,在评讲试卷时可以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根据本次试卷考点,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升区间,明确告诉每层次学生 清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任务。
例如试卷评讲课目标:
1 号同学的目标: 弄懂 A 卷+B 卷 所有错题
2 号同学的目标: 弄懂 A 卷+ B 卷:21-23,26、 27(1.2)、28 (1、2)所有错题
3 号同学的目标: 弄懂 A 卷 1—20 (2) +B 卷: 21、22,26、27(1)、28 (1)所有错题
4 号同学的目标:弄懂 A 卷 1— 13、15-19 (1) 、20 (1) +B 卷:21、26 (1)、27 (1)、28 (1)
第二环节: 先组内交流 3、4 号的基础错题,交流完后 4 号消化刚才组内交流弄懂的错 题并整理好笔记,消化完后,把自己的错题抄在课堂专用错题本上,自己在不看试卷的情况 下,重新写过程,并在过程后用红笔写上之前做错的原因以及这个题的方法总结,4 号同学 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样可以督促 4 号的同学在组内交流的时候能够主动 去问同学,同时根据他们错题集的整理情况也可以检测他们对错题的掌握情况---看他们是 否真的已经弄懂了,最重要的是促进他们去反思、去总结。
第三环节:评讲 2、3 号的典型错题,可由学生讲解,老师点评归纳。 3 号纠错完善笔 记、整理错题集,并自己出错题的变式练习或者完成老师给的变式练习
第四环节:讲 1、2 号学生的拔高题, 主要是针对性的讲解 1、2 号学生思维方法型错误的题,比如中考试卷的:24、25、27 (2) (3)、28 (3) 题,可由会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 法是什么,自己又是怎样想到的?如果学生都不会则由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去分析如何找到这 道题的突破口的,
此环节 3、4 号的任务:
4 号:整理完错题集后,可以让他们完成最近发展区内错的变式练习,再次巩固错题。
3 号:学生消化刚才集中讲的错题,理清每个题的解题思路, 并整理好解答过程:①在 旁边备注方法总结:通过自己的思考,备注本题的分析思路和题目涉及的课本章节及知识点, 可以让学生熟悉常考的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举 一反三的效果。② 找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错题,做对应的变式练习,及时巩固。
第五环节:生生答疑,小组交流,整理笔记,总结思路
讲解完后, 1、2 同学任务:
(1)梳理这些题的分析思路。
一定要反思: Ⅰ这个题是怎么做出来的?思考本题采用的方法是什么?Ⅱ为什么这么做?解 题依据的原理是什么?Ⅲ怎么想到的这种方法?破题的关键是什么?Ⅳ本题的考点又是什 么?只有这样找到破题的关键点,明确解题的依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才会知道如何去分析, 才能打破思维障碍,从而从一个题总结出这一类题的方法。
(2) 1、2 号同学相互讲解分析思路或者相互答疑,完成相应的变式练习。
1、2 号同学消化反思的同时, 老师可以关注 3、4 号的任务完成情况,如果都完成了, 就给出变式练习的答案,或者由 3、4 号的学生来投影讲解,订正答案并改错,也可以组内相互答疑。
通过上述环节的制定与运用,真正践行了 “三生”课堂是生动的课堂,具有开放性,充 满探究与交流。这种开放性要求教师不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要用合理、 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同 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进 行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
第四轮:给学生回顾错题的时间
最后一周给学生自主复习:再次回顾自己的错题、查缺补漏,对于常考知识点、常考题 型、易错点以及考试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次针对自我的梳理,促使每个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 中考脉络,达到融汇贯通的最终目的。
总之,对于 “三生”课堂的探索与践行过程,也是强调教学是为学生设计和服务的教学 过程,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 “三生”课堂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 参与为特征,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学课堂,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 反思以获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