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重新编排了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人体系统组成”单元知识,以“探究人体系统奥妙”为项目主题,设计实践性作业。学生规划项目实施,在教师指引下确定单元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作业并反思作业优缺点,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学习初中生物学实践性作业单元作业设计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提出项目式学习理论,倡导学生在解决具体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建构概念、设计项目计划、实施项目任务、最终形成项目产品以及对产品进行反思与优化,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布鲁姆亦提出教育认知目标分类的六个层级,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创造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要素重新组合成系统,属于教育的最高目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性作业更具综合性,需要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形成相应产品。这符合布鲁姆高阶思维发展要求,能对学生的应用、分析和创造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刘欣等以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单元为例构建了具有整体性和结构化的单元作业设计框架。笔者着眼于作业的提质增效,选取初中生物学“人体生理与健康”主题中的“人体系统组成”单元(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章至第6章),尝试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单元实践性作业。
1分解项目学习要素,确定作业设计原则
学习要素,可得到六项主要学习要素,即自主与探索、
剖析项目学习过程的六个步骤,分别提取其项目发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落实与检查、产生与完善以及评估与优化。据此,确定六点作业设计的原则,即激发学生兴趣、内容基于概念、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体现具体任务以及评价标准明确。
2整合课标重要概念,建立项目系统框架
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中第一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内容要求,重新编排人教版教材七下“人体系统组成”单元内容(第4单元第1章至第6章),以“探究人体系统奥妙”为项目核心问题,提出一系列驱动性子问题,从而设计系统的项目。并对照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中对于健康和疾病相关问题情境的学生成就具体表现描述,建立项目系统框架。
3小组规划项目实施,教师指引作业呈现
学生分小组讨论与规划子项目的实施,思考子项目之间的联系和呈现方式,制定子项目具体实施计划。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利用一系列驱动性问题串进行指引,帮助学生确定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4实践和改进计划,合作完成实践性作业的不足或与实际落实的偏差,及时调整计划或向老师
小组分工合作,实施项目计划,在实践中发现计划请教改进计划;依据计划完成相应的实践性作业。
教师跟进学生的作业完成进度,对学生完成作业中的困难进行适当启发和引导,激励学生保质高效地完成实践性作业。
5形成作业评价体系,评估项目学习进程
美国教育专家沃尔弗德和安迪生设计和运用PTA量表对学生的开放性作业成绩进行评定,该量表侧重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描述,将学生的行为表现拆解成了可评定的不同要素[4]。将其用于项目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项目学习进程。参考揭雨婷等人编制的项目PTA量表[5],结合本项目内容和任务要求,形成“探究人体系统奥妙”项目PTA量表(表2)。本量表在学生开展实践性作业前下发,从而让学生对照此评价体系评估小组的项目学习进程,及时发现实践性作业进展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以便进一步完善作业。
6反思实践性作业体验,提升作业质量
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后,教师设计多维度的自评问卷,引导学生反思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体验(表3,SPSS数据分析测得其信度0.75,效度0.79)。自评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可该项目学习中的实践性作业体验,能从中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不断地反思不足,才能进一步提升实践性作业质量,使其逐渐趋于完善。学生在反思与改进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概念,更新已有知识体系,训练了实践能力。
在“探究人体系统奥妙”项目学习的实践性作业中,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实践,从中理解和运用了重要概念。培养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提升了“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责任。在作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差异导致作业成果质量有差异;学生能够形成较完整的实践性作业成果,但还需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优化作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