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德育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核心,积极推进各项德育工作。
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1.规范学生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完善规章制度: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学期中,德育处继续修订完善《学生训育手册》,添加完善《防欺凌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管理要求,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日常检查:德育处联合学生会,每天对学生的清卫工作、课堂纪律、两操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比,及时发现和公示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每月公布班级量化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督促整改。
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校园欺凌、沉迷手机、抽烟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减少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鼓励班主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经验,师徒之间加强交流,积极推进“双减”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定期检查班级管理记录、开展新老班主任的结对、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班主任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加强德育教师培训:积极组织青年班主任开展校内班会课公开课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类班主任培训活动。鼓励班主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德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培育核心价值观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利用学雷锋、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
4.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现有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本学期共接待学生心理咨询33人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5.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凝聚教育合力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多次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来校参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的内心想法,介绍学校发展情况,推动家校之间的活动。
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活动。组织开展家委会活动、家长会、网上家长学校、父母学堂家教导读的方式,参与到学校建设当中去,积极面对复杂的教育环境,加强了家校沟通,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更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利用好社区共建单位,依托德育课程——暑期德育作业进家庭、进社区和进社会,通过编译暑期德育作业,开展正确的暑假生活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前往长宁、长安、长馨、姑里等5个社区参加活动。让劳动体验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科普教育、绿色环保教育等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品行,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平台,成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向导,共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拓展社会实践渠道:与社区、企业等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参观企业生产流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存在不足与反思:
1.德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和细化。
2.德育活动精品化程度需提升: 德育活动比较传统,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未深入震撼学生“心灵”,部分活动的深度和影响力有待加强,品牌活动的长效机制需要巩固,部分活动虎头蛇尾,未能形成闭环。
3.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度需拓展:本学期,陆续开展家长会、家访活动,但部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对重点学生的家访落实不到位,家校联系意识不强。此外,学生教育方面,班主任得不到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效能需进一步优化。
4.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仍显不足: 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数量较多,心理健康兼职教师苦苦支撑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不足,专业师资力量需持续加强。
5.对于学生的整体质量不高,受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物质诱惑、网络手机影响等因素,本学期中,学生违纪违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学生涉及违法问题。德育处虽积极处理问题,加强教育。但不良行为习惯的风气较严重,屡教不改的现象也比较明显,且“全员德育”得不到全体教师的效应,缺少德育基础支持。
6.班主任老龄化也比较严重,青年班主任经验不足,怕吃苦,嫌麻烦。个别班主任积极性不高,对待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表现不一。应对突发事件,不会有效处理,个别时刻还会激化家校之间的矛盾。
三、下学期工作思路:
1.深化德育课程改革: 完善德育教育内容体系,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黑板报、团队角、学科课堂等形式,开展德育理论教育。继续落实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课程与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有效德育课程体系,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德育教育,树立人人都是学科工作者的意识。
2.创新德育评价机制: 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倡导文明行为意识,探索建立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核心,包含多维度、多主体、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除了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外,设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评价过程,利用积分奖品兑换制,唤醒学生学习和竞争的动力。
3.打造德育特色品牌: 在现有活动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1-2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续生命力的德育活动品牌项目,如继续推动“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项目,创造舞台和情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4.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建立更加完善的家委会组织,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家长的困境和对学校的述求。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理论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的数量和类型,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深化校社合作内涵,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
5.强化心育专业支撑: 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范围教,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6.优化德育队伍培养: 加强班主任工作室,教师发展处对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与研讨,通过比赛、交流、分享等方式,持续推广优秀育人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弘扬班主任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激发全体教师(班主任)的德育创新活力,更快成长为优质班主任后备力量。
学校德育处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努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而不懈奋斗!
无锡市长安中学德育处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