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于教学常规中的听课活动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浅谈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该去听如何去听课。围绕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听课者在听课前和课堂中该做些什么。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才能使我们自己的教学设计更有效呢?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扎实?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对于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听课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措施。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象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因为听课者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另一方面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需要以原有教育思想和类型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和谈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为保证的立体性综合技能。怎样去听好课呢,笔者结合自身听课的一些经历,从教学目标方面浅谈一下我们该如何去听课。
一、听上课教师围绕知识与技能是如何设计教学流程的
如何学习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听好课,确实要有一定的要求,最重要一点就是带着教学目标去听课。教师上每一节课都会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引领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例如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中,第一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一、能写出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通过练习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二、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三、知道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并知道误差的存在。做为听课者,如果不了解这一节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不会了解上课教师是如何设计本节课。对上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感到迷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教学安排,且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对学生的作用多大也不了解。如果听课者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课堂设计的流程也就心中有数了,就有目的性的去选择听取对自己有重要帮助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因为目标中已经包含了具体的课堂实施办法和教学策略。在上述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我们能看到教师要求学生要知道长度单位,通过课堂练习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最后知道测量误差的存在,我们能完整的听到上课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能完整的学习到上课教师对于内容安排的一些措施和方法。我们能统观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了解这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点面结合、是否深浅适度、是否合理有序。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导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听课者要听懂课必须在听课前做好听课的准备,就是要知道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才能听懂上课者的教学流程。如果不明白这些目标,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二、听上课者是如何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引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科学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那么,听课者就应该去学习上课者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指引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如何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内容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凭人的感觉判断物体长度不可靠,我们该听好上课教师是如何达成的: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肯定他们的感觉确实非常灵验,然后展示谬勒-莱耶错觉和垂直-水平错觉,让学生亲身感受人的感觉与实际的差距,进而引入比较物体长度需要进行测量。在《速度》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听课者该听好上课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制作纸锥来比较下落纸锥的快慢,指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引入速度概念的。在《杠杆》一节内容中,听课者又该去听好上课教师是如何引入新课的,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出发,引入到解决一些费力气的问题可以使用杠杆来解决,以及是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的。
除了听好上课者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外,学习上课教师在知识点的过渡方法也非常重要,年轻的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流畅,这也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关于过渡,其实最常用的就是问题过渡。例如:磁体与磁场的教学中认识磁体,展示几种磁体后,接着就问:为什么说它们是磁体?可以过渡到磁体特征的知识。提出:观察磁体吸引铁屑的图片,发现了什么?可以引入到磁极的知识。再提出:为什么命名南极和北极,过渡到磁体具有指向性的特点。这些逐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过渡到下一点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是听课者重点关注的地方。
- 上一篇:【地理】地理作业的一点思考
- 下一篇:【英语】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构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