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构建一个立体的英语世界

作者:胡依静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摘要:朗读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完成了书面和口头语言之间的跨越。经过长时间的朗读训练,可以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法规则,同时使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和感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在不断的朗读中积累下来的。

关键词:朗读教学模式,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

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应当重视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个将书面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过程。研究表明,每增加一种感官,记忆效率提高25%。由于朗读通过眼看、口读、耳听将眼睛看到的信息,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储存到人脑,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动觉,达到了综合记忆的效果,比单一的通过视觉储存在人脑中的信息更加牢固,所以朗读过程是用朗读的方式记单词和句子,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朗读时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头脑做出相应的反应,表明学生在朗读时不仅是在读,而且还在听,通过反复的朗读练习,让听觉神经习惯这种信号,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点名了的作用——理解。实践证明,经过反复诵读之后,会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去领会文章的精髓,消化和吸收文章的大意,从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愿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用“激励”的策略来引领朗读教学

古语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可见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学生的性格中有着争强好胜的因素,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比赛的机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者及时点评哪一位同学,或小组朗读的更为整齐、准确、流利,或者最富有感情。及时的评价,可以是老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可以大大增加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以及对提升朗读技巧的渴望。

二、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来丰富朗读教学

在日常朗读教学中,用的最多的朗读素材就是英语课本,作为朗读的典范,鼓励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朗读活动中,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喜欢开口,这样才能维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集体朗读,掌握正确发音

1、跟录音集体朗读

在学习一篇新的英语课文前,由于许多学生畏惧课文中的生词,不敢开口朗读,特别是单独朗读。为此,教师应当首先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降低朗读的难度,让他们在群体语言环境中,放开自己,大声朗读。如果是初次朗读课文,应采用从易到难的原则。模仿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朗读水平。如果课文不仅长而且生词多,可以用这种朗读模式读两遍。

跟录音朗读是学生学习朗读技巧的重要机会,并且可以让学生感受标准朗读时英语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点。例如,在朗读一个较长的句子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划分句子的意群,并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停顿,先将意群读熟,然后再对整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的朗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拥有好的语音,语调以及语感。

2、无录音集体朗读

无录音集体朗读,就是指英语老师不播放录音的情况下进行,所有学生一起来朗读英语文本。无录音集体朗读有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已经朗读或预习过文本,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读准确大部分生词。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无录音集体朗读是帮助学生从模仿到独立朗读顺利过渡的一个过程。

集体朗读能够将学生对英语文本掌握的熟练程度检查出来;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能让后进生避免掉队,也能让尖子生把握机会锻炼自己的朗读技巧,让中间的学生更熟悉文本,能更流利的朗读。无录音朗读照顾到了所有的学生,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朗读热情,增强学生朗读英语的自信心。

(二)分角色朗读,激发学习热情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