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艺为载体的劳技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来源: 录入者:cazxllg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0日

201909201500113139.doc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将其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将统一讲授、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同伴互助、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相互融合并合理使用多种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质量有效性和高效性,使各层面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论,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情况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教育实验家沃什伯恩就提出了适合个别需要的“文内特卡教学法”之后,美国人L.Ron.Hubband于60年代提出“哈伯德教学法”,其观点也是强调抛弃过去那种听懂听不懂都得齐步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每名学生的需要灵活施教,在各国产生很大影响。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思想很好地将传统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教学模式。

二、新理念下劳技课堂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全面发展不等于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要求平均发展。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观察、模仿、分析、协调、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课堂上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劳技课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众所周知,劳技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性强,同样一件作品,操作快和慢在时间上会相差很多,有的学生半节课就能完成“花卉捏塑”任务,而有的学生却需要整整两节课时间。再加上我校的特殊性(甘井子区唯一一所劳动技术实践基地,每周轮换一批新生),校与校之间存在城乡差异,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学生在知识层次、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接受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核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其结果只能是把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统一模式的人。显然,这种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培养。如何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地掌握知识技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支持鼓励一线教师在劳技教学实践中尝试多种分层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劳技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还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以陶艺为载体在劳技课堂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举措

  正确分析学生,根据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不同地域)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分层编班”。不同类型长短不一,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弱智儿童周舟指挥才能的发挥就是论证。

  1.不同班型设定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制定的恰当与否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根据不同班型学生素质差异,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不同班型设定不同教学内容。统一教学内容只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容易产生因“跟不上”而厌学或因“难度太低”而敷衍了事的心理。因此,恰当编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在我校进行的陶艺分层教学实践中,根据初中三个年级(或同一年级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类型分为三个班型,分别组织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第一类:初一年级为主的基础班,以掌握“双基”为主,学习制陶基本技法“泥条盘筑成型法”,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在模仿基础上创作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花瓶、笔筒等;了解刻、压、粘等基本装饰方法并能根据需要恰当运用;了解陶艺基本常识,欣赏部分国内优秀作品。

  第二类:初二年级为主的综合班,以泥板围合为依托,学习泥条、捏塑、印坯等多种技法;尝试用各种工具和材料(一般是陶土、软陶等)创作空间范围较大的作品;综合运用多种装饰手法;介绍釉料的装饰及使用,了解陶瓷烧制方法及流程;欣赏优秀国内外陶艺作品,介绍国内历代优秀作品及文化背景。

  第三类:初三年级提高班,注重拓宽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较好造型能力,掌握计算机设计要领和拉坯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创作主题性较强、自由表现空间较大、有一定挑战性的作品;了解并掌握釉料的使用及装饰;系统介绍中外历代优秀作品及文化背景。

  2.不同班型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实施不同教学手段

  教无定法,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班型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如:初三提高班学生在进行电脑设计时采用竞赛方式挖掘学生创造潜能,通过小组讨论调动组内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而初二综合班学生在探究成型技法时则先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体会,然后再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加深理解,到作品创作时已能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掌握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良性循环;而对于初一基础班学生则采取在模仿的基础上适度创新,强调以“泥条盘筑”成型法为主进行创作,熟练使用操作工具,保证操作质量,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教学中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组内“小能人”作用,避免单纯的机械式操作和滔滔不绝的“灌溉式”讲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同一班级学生实施“分层施教”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